[实用新型]一种烟气脱硫脱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4139.X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7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莹;任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从实和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6;B01D53/78;B01D5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11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氮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工业释放的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现有开发的脱硫技术有上百种,其中比较实用可行的技术方案仅原煤洗选、流化床燃烧技术、炉内喷吸收剂/增湿活化脱硫工艺、湿式石灰/石灰石脱硫工艺、海水脱硫工艺、简易湿法脱硫工艺、喷雾干燥脱硫工艺、吸收剂再生脱硫工艺、烟道喷吸收剂脱硫工艺、电子束辐照法等10余种技术。而氮氧化物的脱除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微生物法、电子辐射法、催化法(SCR与SNCR)。最近20年是同时脱硫脱氮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研究开发的新技术已达数十种,但其中实现工业化应用的较少,大部分尚处于中间实验或实验室研究阶段。这些技术按照脱除机理的不同可分为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和同时脱硫脱氮2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占地面积,节约成本的烟气脱硫脱氮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包括箱体、循环液箱、一级鼓泡系统、均匀气室、进气管道、一级喷淋组件及二级喷淋组件,所述循环液箱、一级鼓泡系统、均匀气室、一级喷淋组件及二级喷淋组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循环液箱安装 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头位于所述箱体外部,中间部分位于所述均匀气室内,另一端头穿过所述一级鼓泡系统且位于所述循环液箱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净化烟气,去除烟气中的SO2以及氮氧化物;
(2)能够实现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节约占地面积,节约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一级喷淋组件包括一级布气承托板、一级错气介质层及一级喷淋系统,上述所述一级布气承托板设置在所述均匀气室的顶部,用于支撑填料,同时其留有的缝隙用于气体向上流动。所述一级错气介质层设置在所述一级布气承托板上,错气介质有助于烟气与喷淋液体最大化的接触。所述一级喷淋系统设置在所述一级错气介质层的顶部,喷淋系统能够使液体均匀喷洒。
进一步,所述二级喷淋组件包括二级布气承托板、二级错气介质层及二级喷淋系统,所述二级布气承托板设置在所述一级喷淋系统的顶部,用于支撑填料,同时其留有的缝隙用于气体向上流动。所述二级错气介质层设置在所述二级布气承托板上,错气介质有助于烟气与喷淋液体最大化的接触。所述二级喷淋系统设置在所述二级错气介质层的顶部,喷淋系统能够使液体均匀喷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锅炉产生的烟气经过现有的除尘设施除尘后,在进气管道内鼓入含有双氧水的氧化空气,将烟气中的NO氧化为N02,然后使用两级喷淋组件,含有二氧化硫的废气与喷淋的碱液进行逆向接触,碱液吸收大部分的含硫化合物,实现脱硫的目的。其中进气管道将烟气由外界输送到装置内。一级喷淋组件和二级喷淋组件能够使液体均匀喷洒,使得烟气与液体能够实现最大化 的接触。循环液相实现了碱液的循环使用,节约了成本。一级鼓泡系统实现了烟气在装置内的均匀化。循环液相的作用是实现整个系统的水循环。具体反应机理如下:
NO的氧化反应:
2NO+O2→2NO2
2H2O2→2H2O+O2
H2O2+NO→NO2+H2O;
氧化后的氮氧化物在两级喷淋组件中与碱反应:
2NO2+H2O→HNO3+HNO2
2HNO3+Na(OH)2→Na(NO3)+2H2O
2HNO2+Na(OH)2→Na(NO2)2+2H2O;
脱硫机理:烟气经过两级喷淋组件发生如下反应:
2NaOH+SO2→Na2SO3+H2O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从实和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从实和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4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速高度测量系统
- 下一篇:基于LiDAR技术的架空线路蠕变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