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硬交替层状结构的防撞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5841.8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0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庆;钱震;方海;祝露;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15/14 | 分类号: | E01F1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硬 交替 层状 结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桥碰撞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易安装、吸能好、韧性好的桥梁防撞系统,可用于桥梁防撞。
背景技术
根据有关资料文献的介绍,船撞桥事故在世界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发生,船撞桥事故的频率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高。由船撞桥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是惊人的。很多船撞桥事故轻则损失数万元,重则人员伤亡、损失以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十亿美元计,大量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计算。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近期修建的跨越通航江河、港区和海峡的大型桥梁数量逐步增多,而航道上船舶数量也不断增加且船型趋于大型化,使得桥梁和通行船舶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因此船舶撞击桥墩的事故亦不断增加。如武汉长江大桥,自1975年建成到1999年12月18日共发生了70起,其中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的大事故超过l0起,而发生在我国长江、珠江、黑龙江三大水系干线上的船撞桥事件更达到300余起以上。桥梁防船撞问题也正逐渐得到了有关航运管理、规划设计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当已设计的桥墩结构不足以承受船舶的碰撞力时,如欲加大桥墩抗撞能力,常是花费很大,甚至不大可能实施的。此时就要另行设置防撞设施。为此,国外的学者已率先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提出了船桥碰撞理论,并设计出了一些桥梁防护设施。
目前常用的桩群方式、薄壳筑沙围堰方式、人工岛方式等,一般适用于水浅、地质情况较好的场合,虽然一劳永逸,但会影响航道,且常常因为造价太高或者条件不具备而放弃。钢结构套箱消能设施利用钢材塑性变形破损消能,但利用钢箱结构的变形能来消耗船舶的冲击动能,但两者刚度都很大,在碰撞瞬间发生的最大碰撞力立即通过钢箱传抵桥墩,且要在桥墩抵撑状态下产生变形、消能,其通常承受单次撞击,撞损后维修较困难;同时碰撞时船体易受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易安装、吸能好、韧性好的一种软硬交替层状结构的防撞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硬交替层状结构的防撞系统,包括防撞装置和膨胀螺栓,所述防撞装置通过膨胀螺栓与桥台或者桥柱连接,桥台和桥柱上留有预留孔,防撞装置上留有安装孔和螺栓孔,防撞装置的外形是矩形、半圆形或者四分之一圆形,防撞装置由刚性层和柔性层组成,所述刚性层和柔性层的数量均为多层,刚性层和柔性层相互交替布置,所述刚性层为钢板、金属板、复合材料板、钢结构或复合材料结构,所述柔性层为普通橡胶、橡胶复合材料、聚氨酯弹性体或泡沫塑料。
作为优选,所述防撞装置外形是矩形时,防撞装置两端设置成弧度段。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桥梁上加入一种软硬交替层状结构的防撞系统,可以提高桥梁的防撞能力,还可以减轻重量,耐腐蚀。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桥梁防撞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撞系统刚性层和柔性层共六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撞系统刚性层和柔性层共八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撞装置为矩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撞装置为半圆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撞装置为四分之一圆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撞系统螺栓连接示意图;
其中:1—桥柱;2—桥墩;3—防撞装置;4—刚性层;5—柔性层;6—膨胀螺栓;7-螺栓孔;8-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软硬交替层状结构的防撞系统,安装在某桥柱1上,防撞装置3包括刚性层4和柔性层5,刚性层4采用Q235的普通碳钢板,厚度为40mm;柔性层5采用普通橡胶,厚度为160mm,刚性层4、柔性层5交替布置,总共布置六层;按照桥柱直径在工厂生产出防撞设施,防撞设施外形为照四分之一圆形,防撞装置3与桥柱1之间采用膨胀螺栓6连接,桥柱1上留有预留孔,防撞装置3上留有安装孔8和螺栓孔7。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软硬交替层状结构的防撞系统,安装在某桥墩2上,防撞装置3包括刚性层4和柔性层5,刚性层4采用不锈钢板,厚度为50mm;柔性层5采用橡胶复合材料,厚度为150mm,刚性层4、柔性层5交替布置,总共布置八层;防撞装置3以桥墩实际尺寸为标准在工厂生产出外形为矩形的防撞设施,防撞装置3与桥墩2之间采用膨胀螺栓6连接,桥柱1上留有预留孔,防撞装置3上留有安装孔8和螺栓孔7。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软硬交替层状结构的防撞系统制备流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58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节能环保吸叶装置
- 下一篇:智能减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