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输送水煤浆的动态稳定性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6628.9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4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段清兵;尚庆雨;王国房;张胜局;孙海勇;陈浩;赵力明;王燕芳;刘烨伟;徐明磊;苏鑫;梁兴;贾传凯;莫日根;温泉;颜淑娟;杜丽伟;张桂玲;张静;郭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0 | 分类号: | G01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刘美丽 |
地址: | 10001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输送 水煤浆 动态 稳定性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煤浆稳定性试验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管道输送水煤浆的动态稳定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水煤浆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煤基流体燃料或原料,具有流动性好、燃烧效率高、节能环保等特性,是代油、代煤的理想燃烧和气化原料。目前我国水煤浆制备与燃烧技术经过30多年的研发与应用已趋于成熟并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全国各类制浆厂的生产能力已超过8000万吨/年,其中,燃料用浆3000万吨/年,气化用浆5000万吨/年,水煤浆厂数量和总生产能力均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煤炭资源特性决定了北煤南运的格局,长期以来铁路运煤一直存在较大压力。管道运输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运输量大、运行效率高、密闭输送物料损耗率低、不污染环境,维修率低等优点,一直是煤炭运输所采用的运输方式。水煤浆在开发初期且用量少时主要采用罐装和船舶运输等方式,随着水煤浆用量增加、我国煤炭运力紧张以及管道运输具有的优势下,由于水煤浆流动性好,用管道输送水煤浆将成为水煤浆输送的主要方式。目前,制浆厂内部和炉前供浆的制浆生产企业与锅炉之间均采用管道输浆,这在水煤浆制浆和燃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管道较短,长距离输送尚存在问题。
水煤浆管道输送与水煤浆的特性以及管道输送水利参数密切相关,其中,水煤浆的动态稳定性是比较关键的指标。因为水煤浆在运输过程中要承受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外力作用,例如受到管道中的受压流动等,这使得在静止状态中的煤浆由于受到运输中剧烈扰动而不稳定,这时水煤浆可能因为发生硬沉淀导致堵管事故,从而不能进行正常输送水煤浆。因此,为实现长距离工业管道输送水煤浆,有必要研发一种管道输送水煤浆动态稳定性试验装置,进行水煤浆管道输送动态稳定性的试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实验室试验装置上进行水煤浆管道输送的模拟试验,得到管道内运动的水煤浆的稳定性结果,进而判断水煤浆是否适合长距离运输的管道输送水煤浆的动态稳定性试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输送水煤浆的动态稳定性试验装置,它包括一机架、一减速电机、一传动轴和一环管;所述机架顶端一侧固定设置所述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减速机转轴通过一弹性联轴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一端,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一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中心周向间隔固定设置若干连接杆,每一所述连接杆的外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环管,所述环管上间隔开设一加料口和一排气口,所述加料口和所述排气口上分别设置一阀门。
所述加料口与所述排气口周向间隔145度。
所述传动轴上还设置一测速装置。
所述机架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设置一防护罩,所述支撑架顶部还固定间隔设置两个用于对所述传动轴进行支撑固定的安装座;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一电控柜,所述电控柜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减速电机和所述测速装置工作的控制系统。
所述加料口可拆卸连接一加料漏斗。
每一所述连接杆分别通过一U形卡箍与所述环管固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为水煤浆设置可以以一定速度转动的环管,使得水煤浆不必通过泵送机械就能相对于环管产生相对运动,进而能够模拟水煤浆在管道内流动,通过测定水煤浆在不同线速度下的质量浓度以及表观粘度的变化评价水煤浆的稳定性,进而确定该种水煤浆是否能够在管道内进行长距离运输以及适合以何种速度在管道内进行长距离运输,为水煤浆在管道内进行长距离运输提供可靠的参考。2、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一用于测定环管转数的测速装置,通过计算使得水煤浆与管道的相对速度能够得到更加直观的监控,进而便于控制。3、本实用新型由于有一防护罩,不但有效避免尘土进入,而且保证了用户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且能够准确、可靠地测定出水煤浆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动态稳定性是否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环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66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