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护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7068.9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1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樊蓓莉;谭德远;邢萌萌;翟鹏辉;高彦波;王婉清;蔡飞;郭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护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湖泊及其他水体的护岸设计及建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尤其涉及水体治理工程中的一种利用河湖底泥建造的生态型水体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河湖等水域中底泥的大量淤积严重影响防洪、航运及水体的调蓄功能。并且随着大量的污染物在底泥中富集,当水环境被扰动时,底泥中的部分污染物可从沉积物重返水相。底泥成为河湖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对水域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因此,底泥疏浚是城市河湖整治及底泥污染控制中最有效的方法。但疏浚后的底泥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毒重金属和其他有机污染物,堆存需占用大量土地,且降雨及地表冲刷会导致底泥中的污染物随径流下渗或侧渗,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运输过程中,底泥也容易污染环境,且运费较高。
另一方面,底泥中也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需的N、P等物质,若将疏浚底泥无害化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使其变废为宝,不仅可以解决底泥的整治问题,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使环保疏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在河湖建设中,护岸生态化代表着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生态护岸摒弃了渠道化、硬质化的护岸方式,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湖坡面进行防护,追求水域的自然地貌形态和自然断面形态,保持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达到具有生态功能和自然景观效果的护岸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生态护岸结构,以将河湖清淤后的底泥作为护岸材料进行生态护岸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岸结构,所述护岸结构包括沿护岸基础坡面自下而上设置的吸附过滤层与底泥生态袋层,所述吸附过滤层为级配砾石、沸石以及粉煤灰铺设而成的层状结构,所述吸附过滤层的上方还铺设有三维植被网,所述底泥生态袋层由内部填充底泥与细沙的生态袋堆砌形成,所述生态袋上种植有重金属超富集型植物及景观植物。
优选地,所述底泥生态袋层与所述吸附过滤层的垂直高度比例为1:1~3:2。
优选地,所述吸附过滤层的厚度为10~30cm,所述级配砾石的粒径为2~15cm,所述沸石粒径为1~5cm,所述粉煤灰的粒径为0.5~1cm。
优选地,所述护岸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护岸基础坡面底部的挡墙,所述挡墙高于所述吸附过滤层的底端30~50cm,并且所述挡墙(7)为透水挡墙,至少为石笼网或深水桩。
优选地,所述护岸结构还包括铺设在所述三维植物网(2)的种植土以及种植在所述种植土中的水生或湿生植物。
优选地,所述底泥为经过脱水减量并添加重金属螯合剂、固化剂以及重金属污染微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的河湖疏浚底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将河湖清淤后的底泥进行就地利用,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应用于河湖水体的护岸建造,通过分层式护岸结构和植被种植进一步对底泥的污染物及富营养化物质进行吸收过滤,不仅达到了底泥的无害化资源利用,而且避免了护岸建造所需的种植土等资源浪费,并节约了底泥运输的成本,形成了结构美观稳定,生态效果突出的生态护岸。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 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生态护岸结构垂直方向示意图;
图2为生态护岸结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护岸基础;2~三维植被网;3~吸附过滤层;4~底泥生态袋层;5~生态袋;6~重金属超富集型植物及景观植物;7~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岸结构,所述护岸结构包括沿护岸基础坡面1自下而上设置的吸附过滤层3与底泥生态袋层4。所述底泥生态袋层4与吸附过滤层3的垂直高度可根据护岸高度进行调整。优选地,所述底泥生态袋层与所述吸附过滤层的垂直高度比例可设置为1:1~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70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电站厂房防汛用集沙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桩码头临时支桩施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