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辅助动力输出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7211.4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0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林仲庆;黄建华;叶方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博电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K2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辅助 动力 输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辅助动力输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辅助动力输出,即动力输出装置(POWER-TAKE-OFF,简写PTO),又叫做取力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向汽车行驶系以外的设备输出的装置。
汽车工业的日益发展,各种特殊用途车型日益普遍,如起重车、装卸车、升降车、搅拌车、挖掘车、自卸载重车、混凝土泵车、清雪车等是应用广泛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特种车辆。这些特种车辆,除了有车辆行驶动力需求外,还必须要有辅助动力输出,如自卸车的车厢后部升降,搅拌车的出料等,这些辅助动力输出,一般采用液压机械、机械绞盘或其它动力形式。
而PTO使用动力源于车辆自身的发动机,操控也只能车内完成,无法及时知悉和掌控输出控制状态,对操作者及周围环境会生产严重的安全威胁。在现实生产操作过程中,因此而产生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使用方便、与汽车车门启闭遥控器相结合、无安全隐患、可良好地掌控输出控制状态的新型辅助动力输出控制装置。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新型辅助动力输出控制装置,包括遥控器和调压式PTO控制器,所述调压式PTO控制器与汽车的PTO的控制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遥控器由电池、按键、按键编码电路和射频发射电路组成,所述调压式PTO控制器包括射频接收解码电路、微控制器MCU、车门开锁/上锁电路和PTO设备控制电压的产生和驱动电路,所述电池为按键编码电路和射频发射电路供电,所述按键经按键编码电路通过射频发射电路发射控制信号至调压式PTO控制器,所述调压式PTO控制器由射频接收解码电路接收该控制信号至微控制器MCU,并由微控制器MCU根据该控制信号通过车门开锁/上锁电路和PTO设备控制电压的产生和驱动电路控制汽车的车门开锁/上锁或升降动力输出动作。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汽车车门锁遥控器和一个与汽车上的PTO的控制输入端相连接的调压式PTO控制器相结合,可由遥控器控制汽车的车门开锁/上锁或升降动力输出动作,使用方便、可通过遥控操控、无安全隐患、可良好地掌控输出控制状态,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辅助动力输出控制装置,包括遥控器和调压式PTO控制器,所述调压式PTO控制器与汽车的PTO的控制输入端(即加油控制器和车门开锁/上锁电机的控制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遥控器由电池11、按键12、按键编码电路13和射频发射电路14组成,所述调压式PTO控制器包括射频接收解码电路21、微控制器MCU22、车门开锁/上锁电路23和PTO设备控制电压的产生和驱动电路24,所述电池11为按键编码电路13和射频发射电路14供电,所述按键12经按键编码电路13通过射频发射电路14发射控制信号至调压式PTO控制器,所述调压式PTO控制器由射频接收解码电路21接收该控制信号至微控制器MCU22,并由微控制器MCU22根据该控制信号通过车门开锁/上锁电路23和PTO设备控制电压的产生和驱动电路24控制汽车的车门开锁/上锁或升降动力输出动作。调压式PTO控制器的微控制器MCU22通过车门开锁/上锁电路23和PTO设备控制电压的产生和驱动电路24实现四个引脚的控制输出端对汽车的加油控制器和车门开锁/上锁电机的控制,遥控器上有4个按键来进行对应控制信号的发射。
工作过程:
1.遥控器的4个按键分别为:“车门上锁”,“车门开锁”“上升”,“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博电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博电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72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