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多路流体选择和输送的控制阀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849332.2 申请日: 2014-12-29
公开(公告)号: CN204512536U 公开(公告)日: 2015-07-29
发明(设计)人: 熊春洪;邹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16K11/20 分类号: F16K11/20
代理公司: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吴贵明
地址: 410205 湖南省长***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流体 选择 输送 控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阀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多路流体选择和输送的控制阀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流体分析检测领域中流体的输送控制主要有以下方式:1、蠕动泵控制,由多个蠕动泵控制多流路,每个泵控制单一路流路。2、选择阀控制。3、通过直线形基板进行连通控制。4、通过圆形基板进行连通控制。

而现有的流体控制方式分别存在有以下缺点:1、蠕动泵控制:蠕动泵本身体积大,控制的流路越多蠕动泵数量也越多占用的空间体积越大,不能使设备向小型化和便携式方向发展;蠕动泵管需要定期更换,且更换周期短,人工维护量大,成本较高。2、选择阀控制:旋转摩擦易造成泄漏,特别是流体中含有微小颗粒物时更容易造成泄漏,使用寿命短,使用范围受到限制。3、通过直线形基板进行连通控制:控制较多流路的时候基板和公共通道过长增加了死体积,所以控制的流路数量不可过多;当通过扩展接口增加电磁阀和控制的流路数量则同样增加死体积,并且增加布局安装占用的空间与难度,同样不利于设备向小型化和便携式方向发展。4、通过圆形基板进行连通控制:控制较多流路的时候基板占用空间大,造成公共通道和阀之间的连通通道过长增加了死体积,控制的流路数量越多不仅增加死体积,并且阀组占用空间将明显增大,管路和线路布局也分散,同样不利于设备向小型化和便携式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路流体选择和输送的控制阀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体积小,控制流路数量较多,死体积小,不易堵塞泄漏适用范围广泛,利于设备实现小型化和便携式,以解决现有流体控制方式结构占用空间体积大、不方便移动、易发生堵塞和泄漏、控制流路数量越较多死体积越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多路流体选择和输送的控制阀组,包括用于构成流体选择和输送的流通通道的阀组通道基板、用于连通检测容器的检测接口、处于阀组通道基板内并用于形成接口之间连通共用通道的公共通道、用于流体输入的阀接口以及连接在公共通道与阀接口之间并用于自动控制公共通道与阀接口之间管路通断的自动控制阀,公共通道处于阀组通道基板的中部,多个阀接口沿公共通道的布设方向排布在阀组通道基板的同一侧壁面上形成阀接口阵列组,多组阀接口阵列组分别布设于公共通道的两侧;每一个阀接口均对应连接有一个自动控制阀;对应于每组阀接口阵列组设置的多个自动控制阀在阀组通道基板上形成沿公共通道的布设方向排布的自动控制阀阵列组。

进一步地,每个阀接口均带有一根用于连通自动控制阀的第一连接通道,并且公共通道上对应于每一个第一连接通道设有一个第二连接通道,对应布置的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上接有一个自动控制阀。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组阀接口阵列组的第一连接通道均通向阀组通道基板的同一壁面;或者相邻的两组阀接口阵列组的第一连接通道分别通向阀组通道基板的不同壁面。

进一步地,两组阀接口阵列组对称布设于阀组通道基板两相对壁面上;或者两组阀接口阵列组对称布设于阀组通道基板两相邻壁面上;或者两组阀接口阵列组布设于阀组通道基板的同一壁面上;或者四组阀接口阵列组分别两两成组的对称布设于阀组通道基板两相对壁面上。

进一步地,有两组自动控制阀阵列组设于阀组通道基板的同一壁面上;和/或有两组自动控制阀阵列组分别设于阀组通道基板的两相对壁面上;和/或有两组自动控制阀阵列组分别设于阀组通道基板的两相邻壁面上。

进一步地,设于阀组通道基板的同一壁面上的两组自动控制阀阵列组紧贴布置;和/或自动控制阀阵列组中相邻的两个自动控制阀紧贴布置。

进一步地,公共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检测接口,公共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扩展接口,扩展接口上接有扩展自动控制阀。

进一步地,自动控制阀采用电磁阀、电控阀或者气动控制阀。

进一步地,检测接口上设有密封件;和/或阀接口上设有密封件;和/或公共通道与自动控制阀连接的部位设有密封件;和/或阀接口与自动控制阀连接的部位设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检测接口和检测容器为一体制作成型的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93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