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折固定伸缩夹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9523.9 | 申请日: | 2014-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8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陆洲;向英;易萍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陕西泰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折 固定 伸缩 夹板 | ||
1.一种骨折固定伸缩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伸缩外管(2),伸缩外管(2)的末端固定在端头连接件(1)内,伸缩外管(2)的前端固定在外管连接件(4)内,伸缩外管(2)内套装有能够从其前端伸出的伸缩中间管(6),且伸缩外管(2)的前端设有用于防止伸缩中间管(6)的末端从其中脱出的缩口,伸缩中间管(6)的前端固定在中间管连接件(8)内,伸缩中间管(6)内套装有能够从其前端伸出的伸缩内管(10),且伸缩中间管(6)的前端设有用于防止伸缩内管(10)的末端从其中脱出的缩口,伸缩内管(10)的前端固定在内管连接件(11)内;端头连接件(1)、外管连接件(4)、中间管连接件(8)和内管连接件(11)的上底面均为凹形弧面,下底面均为平面,且端头连接件(1)、外管连接件(4)、中间管连接件(8)和内管连接件(11)的高度及上底面的弧度相同,下底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固定在端头连接件(1)上的所有伸缩外管(2)的轴线位于与端头连接件(1)的上底面的弧度及方向相同的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伸缩夹板,其特征在于:其长度可调范围为420~1060mm,端头连接件(1)、外管连接件(4)、中间管连接件(8)和内管连接件(11)的宽度为100~700mm,高度为20~100mm,上底面的深度为5~80mm,相邻两个伸缩外管(2)的间距为20~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伸缩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外管(2)前端的底部开设有中间管限位孔(12),伸缩中间管(6)的底部设有能够卡合在中间管限位孔(12)上的中间管伸缩限位钉(5),伸缩外管(2)前端的下方设有用于按压中间管伸缩限位钉(5)的中间管限位钉按压板(3),中间管限位钉按压板(3)的两端通过中间管按压板弹性连接件(13)固定在外管连接件(4)上;
所述的伸缩中间管(6)前端的底部开设有内管限位孔(14),伸缩内管(10)的底部设有能够卡合在内管限位孔(14)上的内管伸缩限位钉(9),伸缩中间管(6)前端的下方设有用于按压内管伸缩限位钉(9)的内管限位钉按压板(7),内管限位钉按压板(7)的两端通过内管按压板弹性连接件(15)固定在中间管连接件(8)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折固定伸缩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管伸缩限位钉(5)为圆柱形,锥尖向下,且中间管伸缩限位钉(5)沿伸缩中间管(6)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
所述的内管伸缩限位钉(9)为圆柱形,锥尖向下,且内管伸缩限位钉(9)沿伸缩内管(1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固定伸缩夹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伸缩中间管(6)上相邻两个中间管伸缩限位钉(5)的间距为5~30mm,同一伸缩内管(10)上相邻两个内管伸缩限位钉(9)的间距为5~2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折固定伸缩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管限位钉按压板(3)和内管限位钉按压板(7)为刚性的长条状弧形板,且其弧度和方向与中间管连接件(8)的上底面的弧度及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折固定伸缩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管限位钉按压板(3)和内管限位钉按压板(7)的底部高于中间管连接件(8)下底面所在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伸缩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头连接件(1)、外管连接件(4)、中间管连接件(8)和内管连接件(11)的侧面均设有可拆卸的用于固定包扎的绷带卷(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伸缩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中间管(6)的末端的外径小于伸缩外管(2)的内径并大于伸缩外管(2)前端缩口的内径,伸缩内管(10)的末端的外径小于伸缩中间管(6)的内径并大于伸缩中间管(6)前端缩口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伸缩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外管(2)的末端通过紧固螺钉(16)固定在端头连接件(1)内,伸缩内管(10)的前端通过紧固螺钉(16)固定在内管连接件(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陕西泰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陕西泰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952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向多个节点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
- 下一篇:新型颈椎病理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