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曳力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0090.9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1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平;刘光远;施水平;杨凤省;郭璠;李国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国良 |
主分类号: | D07B1/16 | 分类号: | D07B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王诗捷 |
地址: | 528401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曳力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曳力绳。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梯行业,随着楼层的高度上升,电梯的运行速度逐渐加快,对曳力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载重大、运行速度快的电梯,要求曳力绳的承载能力、耐磨性能以及抗折弯能力都要好。而现有曳力绳存在不便弯折和使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曳力绳不便弯折和使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曳力绳,包括内芯绳、中层绳组、外层绳组和保护层,所述中层绳组包括中钢丝绳和中碳纤维绳,所述中钢丝绳和中碳纤维绳依次间隔径向设置在所述内芯绳外周,所述外层绳组包括外钢丝绳和外碳纤维绳,所述外钢丝绳和外碳纤维绳依次间隔径向设置在所述中层绳组外周,所述保护层包覆所述外层绳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层绳组与所述内芯绳横截面相切,所述外层绳组与所述中层绳组横截面相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层绳组包括三根中钢丝绳和三根中碳纤维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绳组包括六根外钢丝绳和六根外碳纤维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为聚氨酯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芯绳的数量为一根,所述内芯绳设置为所述中层绳组和外层绳组横截面中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芯绳为钢丝。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力绳将碳纤维绳夹设于钢丝绳之间,缓冲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同时,碳纤维绳还可以增加整个曳力绳的强度;并在最外层的一圈为聚氨酯层保护层,增加可弯折性,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曳力绳不易弯折,安装效率低和使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力绳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曳力绳,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力绳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所述曳力绳1包括内芯绳11、中层绳组13、外层绳组15和保护层17,所述中层绳组13包括中钢丝绳131和中碳纤维绳133,所述中钢丝绳131和中碳纤维133绳依次间隔径向设置在所述内芯绳11外周,所述外层绳组15包括外钢丝绳151和外碳纤维绳153,所述外钢丝绳151和外碳纤维绳153依次间隔径向设置在所述中层绳组13外周,所述保护层17包覆所述外层绳组15。所述中层绳组13与所述内芯绳11横截面相切,所述外层绳组15与所述中层绳组13横截面相切。
所述内芯绳11的数量为一根,所述内芯绳11设置为所述中层绳组13和外层绳组15横截面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层绳组11包括三根中钢丝绳131和三根中碳纤维绳133,所述外层绳组15包括六根外钢丝绳151和六根外碳纤维绳153。可以理解为,所述中层绳组13和外层绳组15的排布组成不局限于本实施例,可以是任意类似结构,在此不一一赘述。
更具体的,所述保护层17为聚氨酯层,所述内芯11绳为钢丝。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力绳将碳纤维绳夹设于钢丝绳之间,缓冲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同时,碳纤维绳还可以增加整个曳力绳的强度;并在最外层的一圈为聚氨酯层保护层,增加可弯折性,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曳力绳不易弯折,安装效率低和使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国良,未经胡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0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网部脱水系统的案板脱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纺织品熨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