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脉置管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0896.8 | 申请日: | 2014-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5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香;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M5/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静脉置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静脉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对PICC置管、浅静脉留置针置管等静脉置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固定在相应的皮肤表面,导管插入患者的体内需要进行稳妥的固定,在现有技术中,静脉置管外漏部分主要是通过贴膜固定,太紧则压迫了皮肤,患者自感不舒适,时间长易出现皮肤压疮;太松则固定不牢固,很容易脱管,其脱管后患者容易出血,出血后易出现局部感染,若再次置管不但增加患者的疼痛,并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的静脉置管保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能够紧贴肢体的弹力网套,所述弹力网套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网套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固定带和后端固定带,所述弹力网套上设置有穿过导管的预留孔,所述预留孔通过拉链封闭。
进一步的,还包括可拆卸的防水层,用于包裹弹力网套,所述防水层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防水层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固定带采用弹性带。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贴合的固定带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网套的长度为15-2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弹性的弹力网套,使静脉置管能够固定在弹力网套内,且弹力网套能够与肢体紧密贴合,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并且在透气网套上开设透气孔,使装置整体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通过在弹力网套两端设置前端固定带和后端固定带,将装置固定在静脉置管所处位置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防水层,使用者在洗浴时能够有效防水,避免感染,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前端固定带为弹性带,方便使用,并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通过在后端固定带设置固定带魔术贴,方便尺寸调节,并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有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前端固定带,2为弹力网套,3为拉链,4为固定带魔术贴,5为后端固定带,6为防水层,7为防水层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能够紧贴肢体的弹力网套2,弹力网套2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透气网套2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固定带1和后端固定带5,所述弹力网套2上设置有穿过导管的预留孔,所述预留孔通过拉链3封闭。所述前端固定带1采用弹性带,所述后端固定带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贴合的固定带魔术贴4。所述弹力网套2的长度为15-20cm。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可拆卸的防水层6,防水层6的尺寸与弹力网套2相同,或比弹力网套2略大,能够将弹力网套2包裹在防水层6内,防水层6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防水层魔术贴7。
使用时,将本装置套在预置有静脉置管的手臂或替他部位,弹力网套2紧贴皮肤,将静脉置管固定,不会任意活动。弹力网套2前端通过弹性带固定,后端通过后端固定带5固定,并可以通过魔术贴调节后端固定带5的位置,使用方便。当需要输液时,将拉链拉开,导管穿过预留口后与输液管连接即可;当不输液时,只需将拉链拉合即可,保持装置的整体性。通过设置弹性的弹力网套,使静脉置管能够固定在弹力网套内,且弹力网套能够与肢体紧密贴合,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并且在透气网套上开设透气孔,使装置整体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通过在弹力网套两端设置前端固定带和后端固定带,将装置固定在静脉置管所处位置上。使用者在洗浴时,只需将防水层包裹在弹力网套上,并使用防水层魔术贴将其固定,即可达到防水的目的,避免感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08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创颅内血肿引流管
- 下一篇:新型手术用负压吸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