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座椅解锁拉带缝纫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2354.4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1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龚小平;刘涛;鲁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35/06 | 分类号: | D05B35/06;D05B2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解锁 缝纫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解锁拉带缝纫工装。
背景技术
解锁拉带是汽车座椅调整机构的操纵部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座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高档车型的解锁拉带由原有单根拉带变更为外部包裹皮革装饰缝纫的装饰拉带,其结构如图4至图5所示,包括尼龙材料的加强带4和缝纫在该加强带外层的PVC皮革裁片5,PVC皮革裁片5两侧设有卷边5a,该PVC皮革裁片5上对称地缝纫有两排装饰线6。
现有生产工艺难以满足产品变更后过程、质量、工效、工时、工人等方面的要求。如采用箱包行业工艺生产拉带,则需要经过开袋机开袋卷料、上胶机上胶、压辊成型、装饰缝纫4道工序才能满足生产制造要求,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并且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工厂化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解锁拉带缝纫工装,能够减少拉带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生产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椅解锁拉带缝纫工装,包括机台和安装在该机台上的缝纫机,所述机台上安装有拉带夹具,该拉带夹具上设有裁片进料口,所述裁片进料口上方设有加强带进料口,该加强带进料口与裁片进料口平行,其纵向中心轴线与裁片进料口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裁片进料口和加强带进料口均为矩形槽状结构,并沿水平方向贯穿拉带夹具左右两侧,裁片进料口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缝纫槽,该缝纫槽与缝纫机的压脚正对,缝纫槽两侧设有侧壁。
采用以上结构,操作人员在机台一侧将PVC皮革裁片卷边折叠后送入裁片进料口,加强带同时送入加强带进料口中,经缝纫机压脚压紧,使加强带和PVC皮革裁片重叠,由缝纫机进行缝纫,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工辅助工序,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为方便安装拉带夹具,并保证解锁拉带生产过程的一致性,所述机台上设有燕尾槽,并配置有与该燕尾槽相适配的楔块,所述拉带夹具安装在该楔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夹具在加强带进料口两侧设有螺孔,方便拉带夹具与楔块固定。
进一步地,为保证解锁拉带缝纫后,PVC皮革裁片两侧卷边的平整度,所述侧壁上端设有向内的弯曲部。
进一步地,所述缝纫机为双针缝纫机,压脚上相应设置有两个针孔,这样,即可一次缝纫完成解锁拉带的两排装饰线。
有益效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汽车座椅解锁拉带缝纫工装,结构简单、新颖,能够减少解锁拉带生产过程中的人工辅助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拉带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解锁拉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座椅解锁拉带缝纫工装,包括机台1和安装在该机台1上的缝纫机2,所述缝纫机2为双针缝纫机,并配设有压脚21,压脚21上相应设置有两个针孔22,所述机台1上设有燕尾槽11,并配置有与该燕尾槽11相适配的楔块12,楔块12上安装有拉带夹具3。
图3示出了拉带夹具3的具体结果,该拉带夹具3中部设有裁片进料口31,所述裁片进料口31上方设有加强带进料口32,该加强带进料口32与裁片进料口31平行,其纵向中心轴线与裁片进料口31中心轴线重合,为方便与楔块12固定,拉带夹具3两侧对称地设有螺孔35,两进料口所在部分向上凸起,两侧设有螺孔的部分低于凸起部分高度,本实施例中,为与解锁拉带型号适配,裁片进料口31宽度为24mm,加强带进料口32为20mm。
所述裁片进料口31和加强带进料口32均为矩形槽状结构,并沿水平方向贯穿拉带夹具3左右两侧,裁片进料口31一端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缝纫槽33,该缝纫槽33与缝纫机2的压脚21正对,压脚21位于缝纫槽33末端位置,缝纫槽33两侧设有侧壁34。侧壁34上端设有向内的弯曲部34a。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23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