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热炉铜母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3210.0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9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隋铢成;赵兴;张宏;王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7/11 | 分类号: | H05B7/11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0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热炉铜 母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机械设备领域,主要涉及大型组合把持器式矿热炉,特别是一种矿热炉铜母线装置。
背景技术
短网是指从变压器的二次端头到电极的二次母线的总称。电炉的短网是由铜管组、软电缆和铜母线三部分组成。它是输送低电压、强电流电能的桥梁。当矿热炉的功率不很大时,相对来讲强电流效应不甚明显,但是随着大功率电炉的出现,存在电极壳筋板上电流密度偏大的问题,导致电极壳脱槽。
由于现有空间有限,铜管组、挠性电缆结构很难改动,所以选择合理的铜母线结构形式,保证电流分布均衡,获得合适的电流密度,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中国专利ZL201320013866.7公开了一种“矿热炉组合把持器的导电系统”,该专利技术主要描述铜母线前的汇流母排,通过增加汇流母排来分配电流,由于铜管多为空间曲线结构,且可上下活动,因此汇流母排安装非常困难,一旦接触不好,容易产生打火,导致铜管损坏。即使通过特殊措施,保证连接良好,由于汇流母排后的电阻不一样,因此仍会有电密过大的现象。
中国专利ZL200820237687.0公开了一种“短网”,该技术主要描述短网前一部分,即电流进入铜母线前的装置,该专利旨在解决电极偏流问题,需要增加大量的铜板,连接点增加,增加了打火的概率,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设计一种可靠、安全的矿热炉铜母线装置,有效解决大型矿热炉电极偏流问题,克服由此带来的电极壳脱槽的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矿热炉铜母线装置由三套环形铜母线组件组成,三套环形铜母线组件呈等边三角形排列,即三套环形铜母线组件的中心点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套环形铜母线组件均由八组导电单元组成,分别是:导电单元A、导电单元B、导电单元C、导电单元D、导电单元E、导电单元F、导电单元G和导电单元H,这八组导电单元自上而下排列,均布在电极的外圈,并与电极同心,即电极的中心就是环形铜母线组件的中心。
每组导电单元包括连接套、左侧横铜管、左组合连接套、右组合连接套、短铜管、四根立铜管和右侧横铜管,四根立铜管垂直摆放,互为平行,立铜管头部与组合连接套下部固定连接;左组合连接套的左侧与左侧横铜管固定连接、其右侧与短铜管固定连接;右组合连接套的左侧与短铜管固定连接、右侧与右侧横铜管固定连接。连接套为L形中空套,左右两侧各一个,左侧的连接套的一端与左侧横铜管连接、另一端为电流输入端,右侧的连接套的一端与右侧横铜管连接、另一端为电流输入端。每组导电单元均为左右对称结构。
导电单元A与导电单元H、导电单元B与导电单元G、导电单元C与导电单元F、导电单元D和导电单元E中的短铜管、四根立铜管、左组合连接套、右组合连接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对于环形铜母线组件水平投影面上的左右中心线分别对称。
导电单元A的立铜管的长度<导电单元B的立铜管的长度<导电单元C的立铜管的长度<导电单元D的立铜管的长度<导电单元E的立铜管的长度<导电单元F的立铜管的长度<导电单元G的立铜管的长度<导电单元H的立铜管的长度,它们之间的长度值从上到下依次构成等差数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三相电流中的一相电流经一套环形铜母线组件的连接套进入横铜管,然后通过立铜管,并经炉料进入另一套环形铜母线组件,再经由另一套环形铜母线组件的立铜管、横铜管和连接套构成回路。虽然两套环形铜母线组件间的相近位置的电阻较小,但立铜管较长,电阻较大,可有效平衡电流,反之亦然,这样可保证电流均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重新调整了铜母线的长度,即调整了电阻率,使电流分配更加均匀,也就降低了电极壳脱槽事故率。
2、由于本实用新型并没有增加其他的附件,铜管与连接套均是固定连接,因此故障点少,可靠性高。
3、本实用新型节省了汇流母排,降低了成本,同时降低了功耗。
4、本实用新型的铜管的排布,是以精确的电阻率计算为基准的,因此布置紧凑,材料成本低。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附图5张,其中:
图1是矿热炉铜母线装置布置图。
图2是矿热炉铜母线组件立面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单个导电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32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亮度调整的发光装置
- 下一篇:电磁谐振控制电路和电磁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