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宫腔压迫球囊和用于宫腔压迫球囊的三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3953.8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0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林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25316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迫 用于 通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妇产科止血的宫腔压迫球囊。
背景技术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因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剥离面出血占80%以上,有时出血量极大危及产妇生命安全,产后1分钟的出血量在700mL。为此,必须进行药物治疗。
当上述情形药物止血无效时,通常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来止血,这是一种非常原始和简单的止血方法。填塞过程耗时相当长,且对产妇的疼痛刺激重,在非麻醉状态下病人较难忍受;而且,如果经阴道填塞,无法避免纱条接触阴道壁而使无菌纱条被污染,使宫腔感染风险大大增加。此外,对于医疗条件较差的基层医疗单位而言,对于大出血,必须能迅速止血,才能够争取到转院的时间。为了止血,采用水囊来压迫子宫止血。但是,现有的水囊容易漏水,不能持久全面压迫子宫,使子宫依然出血;水囊收到压迫,水囊中的液体会回流,导致压迫止血失败。由于这些原因,现有水囊不能在子宫止血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宫腔压迫球囊,以解决现有的水囊存在的易漏水、回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宫腔压迫球囊,包括球囊本体,所述球囊本体连接有注水管,注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三通管,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为注射器接口和贮水壶接口, 分别用于连接注射器和贮水壶,所述三通管与注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止回流装置,阻止管内液体从注水管回流至三通管,三通管的贮水壶接口处设置有第二止回流装置,阻止管内液体从三通管回流至贮水壶。
所述第一止回流装置和第二止回流装置均为单向阀。
所述注水管与三通管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宫腔压迫球囊的三通管,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宫腔压迫球囊的三通管,包括三通管,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管内分别设置有止回流装置,其中一个止回流装置用于防止液体回流到三通管内,另外一个止回流装置用于防止液体回流到三通管外。
所述止回流装置为单向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轻、准、快地置宫腔压迫球囊于子宫腔内,疼痛刺激极小,能在2-3分钟内完成充盈,迅速发挥止血作用;不漏水,持续压迫止血,以便于出血处形成血栓;球囊本体的注水管处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注射器和贮水壶,并采用双止回流装置,避免管内液体倒流,球囊本体收到压迫,球囊本体中的液体不会回流,克服了现有的水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宫腔压迫球囊,包括球囊本体1,球囊本体1连接有注水 管2,注水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三通管3,三通管3的另外两端分别为注射器接口4和贮水壶接口5,分别用于连接注射器和贮水壶,三通管3与注水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止回流装置6,阻止管内液体从注水管回流至三通管3,三通管3的贮水壶接口5处设置有第二止回流装置7,阻止管内液体从三通管3回流至贮水壶。
第一止回流装置6和第二止回流装置7均为单向阀。
注水管2与三通管3可拆卸式连接。
当遇到子宫出血或大出血时,球囊本体1内均还未注射水,是空的,因此体积是收缩的,非常小且柔软,可以很方便地将其通过阴道放入子宫内,并可避免接触阴道壁;待球囊本体1到达子宫底部后,用注射器通过注射器接口4通过三通管3及注水管2向球囊本体1内注射水,水一般采用生理盐水,以球囊本体1内能够充满400-500ml生理盐水为例,能在2-3分钟内完成充盈,迅速发挥止血作用,这样就能够压迫子宫出血面,使其止血,一段时间后形成血栓,达到持久止血目的。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宫腔压迫球囊的三通管,包括三通管,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管内分别设置有止回流装置,其中一个止回流装置用于防止液体回流到三通管内,另外一个止回流装置用于防止液体回流到三通管外,止回流装置为单向阀。
上述的用于宫腔压迫球囊的三通管不仅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宫腔压迫球囊,还可以用于与本实用新型的宫腔压迫球囊用途类似的医疗器械,同样起到止回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林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林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39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外循环管路夹壁钳
- 下一篇:瓣膜腱索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