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蓄电池过热的直升飞机启动直流电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5423.7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8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赵书斌;郭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通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2/10;H01M10/61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晓敏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蓄电池 过热 直升飞机 启动 直流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升飞机启动电源车,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蓄电池过热的直升飞机启动直流电源车,属于飞机电力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直升飞机启动电源是飞机地面保障主要装备之一,其输出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一旦电源性能发生恶化,不但影响飞行,而且严重时可能造成飞机的损毁,经济损失巨大。而现今,人们一直无法解决蓄电池过热问题,无法将蓄电池工作热量顺利的导出,严重影响的蓄电池的工作性能,进而影响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的启动电源搬运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蓄电池过热的直升飞机启动直流电源车,以解决现有的飞机启动电源无法解决蓄电池过热问题,无法将蓄电池工作热量顺利的导出,严重影响的蓄电池的工作性能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以及现有的启动电源搬运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蓄电池过热的直升飞机启动直流电源车,包括车体和电源装置,电源装置放置在车体底板上,车体上安装有滚动轮;电源装置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三电池组、第四电池组、第五电池组、充电器、电池箱、隔板、电池组卡槽、集热板、集热棒和相变材料;
所述电池箱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电池箱分为左右两个腔室,左侧腔室内左右并列设置有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三电池组、第四电池组和第五电池组,所述电池箱的底部设置有五个电池组卡槽,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三电池组、第四电池组和第五电池组各通过一个电池组卡槽固定在电池箱的底面上,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三电池组、第四电池组和第五电池组串联构成启动电池组;启动电池组与充电器电连接,充电器设置在电池箱的右侧腔室内,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三电池组和第四电池组中相邻两个电池组之间设置有两个集热板,第四电池组和第五电池组之间设置有一个集热板,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三电池组、第四电池组和第五电池组与电池箱的顶盖之间均设置有一个集热板,每个集热板上均插装有集热棒,所述集热棒的上端为散热端,散热端穿出电池箱顶盖置于外部,电池箱的其余空间填充相变材料。
优选的:所述充电器与外部380V、50Hz的交流电网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三电池组和第四电池组均由三个单体蓄电池串联构成,第五电池组由两块单体蓄电池串联构成;每个单体蓄电池的电压为2V。如此设置,保证了飞机启动要求。
优选的:所述集热棒的散热端上安装有翅片。如此设置,散热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止蓄电池过热的直升飞机启动直流电源车结构简单,解决了蓄电池过热问题,将蓄电池工作热量顺利的导出,保证了蓄电池的工作性能,同时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止蓄电池过热的直升飞机启动直流电源车的原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第一电池组;2-第二电池组;3-第三电池组;4-第四电池组;5-第五电池组;6-充电器;7-电池箱;8-隔板;9-电池组卡槽;10-集热板;11-集热棒;12-相变材料;13-翅片;14-车体;15-滚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止蓄电池过热的直升飞机启动直流电源车包括车体14和电源装置,电源装置放置在车体14底板上,车体14上安装有滚动轮15;电源装置包括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2、第三电池组3、第四电池组4、第五电池组5、充电器6、电池箱7、隔板8、电池组卡槽9、集热板10、集热棒11和相变材料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通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通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54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