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吸收体断裂的纸尿裤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5967.3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8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民;酒珍妮;黄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时代天和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496 | 分类号: | A61F13/496;A61F13/494;A61F13/533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郑晓荃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吸收体 断裂 纸尿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尿裤,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吸收体吸水后断裂的纸尿裤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市场上的纸尿裤吸收体,普遍采用高分子吸收剂与木浆混合而成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下渗速度快、吸收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但材料本身存在易起砣与断裂等缺陷一直是现有人员无法攻破的难题,尤其是具有液体的情况下,吸收体在吸收液体后迅速扩散,但后续又逐渐往中间汇集,进而拉断吸收体,使得纸尿裤无法存储更多液体,若家长无及时更换,容易滋生细菌而引发婴儿红屁股;同时,中间部分的液体使得纸尿裤重量加大,从而往中部下拉,导致边缘勒住婴儿大腿两侧;为此,人们采用一种膨化复合芯体来缓解此断裂问题,膨化复合芯体相较先前吸收体虽不易断裂,但膨化复合芯体的成本过高,且其下渗速度缓慢,易产生侧漏与后漏,且易产生婴儿皮肤浸泡在尿液内等现象,从而将婴儿皮肤浸泡溃烂、脱皮等缺陷;综上所述,现有的纸尿裤吸收体难以满足现有使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防止吸收体断裂的纸尿裤及其生产方法,其节省材料成本,实现快速下渗、扩散等功能,同时还能快速流到独立的吸收体内并锁定于独立的吸收体内,使其不易回流,使得吸收体不易断裂、起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止吸收体断裂的纸尿裤,其包括吸收部及包覆吸收部的外表层;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的吸收部;所述吸收部包括间隔设置且通过热压或喷胶形成若干个独立的吸收体;其中,所述两层的吸收部上的吸收体错位叠加设置,并以胶合方式连接于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部上的吸收体为方形、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两层的吸收部胶合呈波浪状;其中,波峰位置为吸收体,两波峰位置之间形成的波谷位置形成引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体为木浆与高分子吸水剂混合的吸收体。
进一步地,所述外表层为无纺布。
进一步地,包括第一、第二吸收部,且两吸收部上、下设置;所述第一吸收部上的吸收体在纵向设置比例为2:1:5:1:2,所述第二吸收部上的吸收体纵向设置比例为3:1:3:1:3;或第一、第二吸收部的吸收体横向与纵向间隔比例为等分间隔。
进一步地,包括第一、第二吸收部,且两吸收部上、下设置;所述第一吸收部上的吸收体在纵向设置比例为4:2:5:2:4,所述第二吸收部上的吸收体纵向设置比例为2:5:3:5:2,所述第一、第二吸收部上的吸收体在横向设置比例为等分错位间隔;或第一、第二吸收部的吸收体横向与纵向间隔比例为等分错位间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吸收体断裂的纸尿裤及其生产方法,其节省材料成本;通过两层错位叠加粘合设置的若干个独立分布的小吸收体,既可令吸收体吸收液体后,不断裂、不起砣,还可提高下渗和导流速度及扩散面积,有效防止侧漏与后漏,又能有效地把吸收的液体锁定于独立的吸收体内,使其不易回渗等功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纸尿裤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纸尿裤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吸收体断裂的纸尿裤,其包括吸收部1及包覆吸收部1的外表层2,所述外表层2为无纺布;所述纸尿裤包括至少两层的吸收部11、12;所述吸收部11、12包括间隔设置且通过热压或喷胶形成若干个独立的吸收体10;所述吸收体10为木浆与高分子吸水剂混合的吸收体;其中,所述两层的吸收部11、12上的吸收体10错位叠加设置,并以胶合方式连接于一体。
更具体地,所述吸收部11、12上的吸收体10为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设置。
更具体地,所述两层的吸收部11、12胶合呈波浪状;其中,波峰位置13为吸收体10,两波峰位置13之间形成的波谷位置14形成引流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时代天和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时代天和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5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