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系统互连装置和信号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0437.3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4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邓湘元;马骁;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系统 互连 装置 信号 传输 方法 | ||
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互连装置和信号传输方法,涉及计算机领域,用于计算机系统互联,能够提高计算机系统中各组件点对点的通信的宽带资源利用率,提高通信配置灵活性,降低通信时延。该计算机系统互连装置包括:电光转换接口单元、滤波器、光交换单元以及光电转换接口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组件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电光转换接口单元相连,所述电光转换单元通过所述滤波器和所述光交换单元相连,所述光交换单元通过所述光电转换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组件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系统互连装置和信号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各组件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memory(内存)及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接口的性能持续提升,各组件间的信息交互占用带宽越来越大,延时和功耗也越来越大。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光总线连接实现组件间的点对点通信,或者利用OCS技术(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光线路交换)实现组件间的点对点通信;其中,光总线实现组件点对点通信包括以下方式:第一,组件轮询光总线,轮流使用光总线;第二,采用光总线广播信息。
OCS技术,具有面向连接的特性,一旦组件之间光路建立成功,就可以实现业务流在光域上端到端的透明传输。光路是拥有极高带宽的管道(每条光路可以提供高达几Gb/s甚至几十Gb/s的传输容量),用于承载大传输量的业务,通过为节点对之间的一条路径上的每条链路分配同一个波长资源而建立(分配同一个波长资源是为了保证波长连续性)。OCS采用光交叉连接器(Optical Cross connect,OXC)和光分插复用器(Optical Add-DropMultiplexer,OADM)等光器件设置光通路,不需要光缓存、波长交换等其他避免光通路中数据阻滞的处理。OADM用于实现对业务上下光路的控制,而OXC则通过光开关完成在光网络上的寻径、路由、建立光路等工作;光路可以根据上层的要求建立或拆除。
其中,在光总线技术中组件轮询光总线会造成延时过大,采用光总线广播信息会造成带宽资源利用率降低;而OCS对于波长较大的光分组的传输有效,比较适合大数据量的信号传输,但由于OCS波长路由器是以波长或波长组或光纤进行光路交换的粗粒度信息传输,带宽利用率较低,一旦链路建立,要等到链路撤除之后,其它相应资源才能使用,建链和拆链时间相对较长,无法实现统计复用,对带宽的资源利用低,由于点对点的通信配置不灵活造成延时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互连装置和信号传输方法,能够提高计算机系统中各组件点对点通信的宽带资源利用率,提高通信配置灵活性降低通信时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互连装置,用于计算机系统中至少两个组件的互连,所述互连装置包括:电光转换接口单元、滤波器、光交换单元、以及光电转换接口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组件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电光转换接口单元相连,所述电光转换单元通过所述滤波器和所述光交换单元相连,所述光交换单元通过所述光电转换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组件相连;
所述电光转换接口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件发送的电信号,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输出至所述滤波器;
所述滤波器,用于对接收到的光信号按波长进行分离处理,得到单波长光信号和多波长光信号,并分别将所述单波长光信号和所述多波长光信号发送给所述光交换单元;
所述光交换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单波长光信号进行光线路交换,并将光线路交换得到的单波长光信号输出至所述光电转换接口单元;以及对所述多波长光信号进行光分组交换,并将光分组交换得到的多波长光信号输出至所述光电转换接口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04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