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0695.1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0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余;洪成;蔡梦;蒋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H04L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扰 抵消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及微波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干扰是无线及微波通信设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无线及微波通信设备的主要干扰之一来自于本端发射天线向本端接收天线的耦合。为解决该耦合所带来的干扰,可使用干扰抵消技术:从本端发射端耦合获取发射信号,使其通过模拟的干扰信道,并将其相位调整为与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再将其耦合接入本端接收端,从而实现干扰信号的抵消。
在使用ODU(Outdoor Unit,室外单元)组建的XPIC(Cross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交叉极化干扰抵消)系统中,由于每个ODU的极化方向不同,因此,每个ODU接收到的干扰包括自身的发射链路所带来的同极化干扰,还包括另一个ODU的发射链路所带来的交叉极化干扰。在使用干扰抵消技术抵消XPIC系统存在的干扰时,每个ODU都需要至少两个参考信号:一个参考信号来自于ODU自身,用于抵消同极化干扰;另一个参考信号来自于另一个ODU,用于抵消交叉极化干扰。
在实现上述干扰抵消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由极化方向不同的两个ODU组建的XPIC系统中,每个ODU均需要至少两条干扰抵消链路,因此组建的XPIC系统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简化XPIC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干扰信号,所述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二干扰信号,包括:
从所述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令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
将通过所述模拟干扰信道的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所述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不相关。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三参考子信号与第四参考子信号;
对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三参考子信号及所述第四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两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将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三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四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调整了幅度,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调整了幅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
对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将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作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06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