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设备及分配接入点名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2064.3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3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龙思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4 | 分类号: | H04W48/04;H04W4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设备 分配 接入 名称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及分配接入点名称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网络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用户激活请求,所述用户激活请求包括用户位置信息ULI;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ULI进行解析,获取所述UE所在位置的区域码;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解析模块获取的区域码所属的区域码集合;其中,所述区域码集合中的区域码所指示的用户位置在同一个地理区域范围内;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区域码,与实际接入节点名称APN的映射关系为所述UE获取所述实际APN。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基于物理区域范围对UE进行统一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设备及分配接入点名称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及其定义的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简称为:EPS)网络中,运营商要求网关基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的位置对其进行网络管理控制。
目前,在第二代(The Second Generation,简称为:2G)和第三代(The ThirdGeneration,简称为:3G)网络构架下,运营商通常要求基于UE的位置区域给用户分配网协(Internet Protocol,简称为:IP)地址,即要求UE的IP地址与其所在区域实时对应,从而根据用户的IP地址可以查出该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简称为:IMSI)和移动台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简称为:ISDN)号码(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ISDNNumber,简称为:MSISDN),进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UE的IP地址进而网络管理;在现网运营中,服务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为: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简称为:SGSN)作为核心网元既能承载信令也能承载数据并且能对UE的位置信息进行管理,即,在2G/3G网络构架下,可以由SGSN根据UE的位置信息执行数据流量的性能统计。
但是,在当前的EPS网络中,核心网中缺乏基于物理区域范围对UE进行统一管理的网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网络设备及分配接入点名称的方法,能够实现基于物理区域范围对UE进行统一管理。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用户激活请求,所述用户激活请求包括用户位置信息ULI;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ULI进行解析,获取所述UE所在位置的区域码;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解析模块获取的区域码所属的区域码集合;其中,所述区域码集合中的区域码所指示的用户位置在同一个地理区域范围内;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区域码集合,与实际接入节点名称APN的映射关系为所述UE获取所述实际APN。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中配置有所述区域码集合,以及所述区域码集合和所述实际APN的映射关系。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区域码包括位置区编码LAC、路由区编码RAC或者跟踪区编码TAC。
根据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激活请求还包括所述UE请求的AP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20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