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3510.2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5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一博;林良树;针井哲夫;石原定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通过从风扇送来的气流进行冷却的动力传递装置(变速器)。
该动力传递装置中,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在动力传递装置的外壳设有散热片。散热片集中形成于外壳中设有风扇的一侧的面。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37401号公报(图1、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中,由于在设有风扇的一侧的面形成有散热片,因此可对风扇附近进行良好的冷却,但作为装置整体并不一定始终能够进行充分的冷却,实际上,根据动力传递装置的使用环境等,有时热负荷会比较严重。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对包括距离风扇较远的部分在内的装置整体进行冷却的动力传递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通过从风扇送来的气流进行冷却,且在外壳的侧面设有散热片的动力传递装置,其通过设为如下结构来解决上述课题,即,所述散热片由靠近所述风扇一侧的上游散热片和远离所述风扇一侧的下游散热片构成,并且所述上游散热片彼此之间的间隔比所述下游散热片彼此之间的间隔窄。
在本发明中,在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接收气流的散热片。并且,由靠近风扇一侧的上游散热片和远离风扇一侧的下游散热片构成该散热片。上游散热片彼此之间的间隔比下游散热片彼此之间的间隔窄。
由此,在靠近风扇一侧(气流的上游侧),由于上游散热片彼此之间的间隔较窄,因此气流与上游散热片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提高换热率,另一方面,通过将下游散热片彼此之间的间隔设得较宽,来减少远离风扇一侧(气流的下游侧)的压力损失,以免阻碍气流的流动。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从风扇送来的气流并使其更顺畅地流动,从而能够提高动力传递装置整体的冷却性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能够更有效地冷却装置整体的动力传递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机(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减速机的俯视图。
图3为上述减速机的外壳部分的沿图2中箭头III-III的剖视图。
图4为上述减速机的主视图。
图5为上述减速机的右视图。
图6为上述减速机的左视图。
图7为上述减速机的后视图。
图8为上述减速机的仰视图。
图9为表示上述减速机的动力传递系统的俯视剖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机(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的与图1相对应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机(动力传递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上述减速机的俯视图,图3为沿图2的箭头III-III的剖视图,图4~图8分别为除该减速机10的俯视图以外的5个面的图,图9为表示该减速机10的动力传递系统的俯视剖视图。另外,图9为用于说明动力传递系统的图,尺寸等并非一定与图1~图8相匹配。
首先,利用图9简单说明该减速机10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结构。
减速机10具有:包括正交减速机构8A及平行轴减速机构8B的2级减速机构8。即,该减速机10为具备设置于输入轴12的前端的小锥齿轮14及设置于中间轴16且与该小锥齿轮14啮合的锥齿轮18的正交减速机。中间轴16具备中间齿轮20,中间齿轮20与设置在输出轴22的输出齿轮24啮合。
输入轴12被马达侧轴承26及马达相反侧轴承28所支承。输入轴12的马达侧轴承26容纳于从外壳30(作为其一部分)突出而配置的轴承外壳30K。
输入轴12具有从该轴承外壳30A更突出的突出部12A。突出部12A上安装有风扇40。由此,在自然冷却基础上通过由风扇40引起的气流(从风扇送来的气流)能够更积极地冷却减速机10的外壳30。
另外,风扇40上附设有风扇罩50(除图9以外省略图示)。就该风扇罩50而言,例如可以设为如同图10所示的与导风罩77一体化的结构。对于该结构容后详述。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更有效地利用从该风扇40送来的气流A1来进一步提高减速机10整体的冷却效率。以下进行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35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