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处理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3705.7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9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佐竹基;上阪健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处理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插入到体内并结扎组织所采用的内窥镜处理器具。本案基于2013年5月7日向美国临时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61/820,355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结扎形成在组织上的开口、血管而使用作为具有夹具单元的结扎装置的内窥镜处理器具。作为这样的内窥镜处理器具,例如公知有一种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
专利文献1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具有夹具单元和用于将夹具单元导入到体内的内窥镜用结扎装置。
夹具单元包括爪、压管、连结板。爪是中间部分弯曲成α字形状且其两端部形成为爪状的部分。爪的臂部构成为在被释放的自然状态下利用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较小程度地打开。
连结板在其手边侧端部设有孔,在其顶端侧端部形成有钩部。钩部在压管内勾挂于爪的基端侧环部分而安装。此时,爪的α部不被较深地拉入到压管内,爪的臂部能够较小程度地打开。
内窥镜用结扎装置包括导入管、操作线(线状构件)、操作部主体、滑动件。线圈护套以进退自由的方式插入到导入管内。操作线以进退自由的方式插入到线圈护套内。操作部主体安装在线圈护套的基端。滑动件经由管安装在操作线的基端,以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滑动自由的方式构成。前述的夹具单元安装在操作线的顶端。
操作线穿过连结板的孔内而中间部折回。通过中间部折回而成为2根的操作线的两侧部分在平行的状态下以进退自由的方式插入到线圈护套内。在操作线的两侧基端部固定有滑动件。在操作线的两侧基端部嵌合有管。
像以上那样构成的专利文献1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如下地使用。
预先保持着将夹具单元收纳在导入管内的状态。将这样的内窥镜用结扎装置的导入管插入到预先插入在体腔内的内窥镜的通道中。在导入管的顶端突出到体腔内之后,向手边侧拉动导入管,使夹具单元自导入管的顶端突出。
用较轻的力向手边侧拉动滑动件,从而将爪的α部拉入到压管内,使爪更大程度地张开。在该状态下,将导入管推入到内窥镜,将张开的爪按压在体腔内的目标出血部位等。
在该状态下,强有力地向手边侧拉动滑动件时,臂部的基端部分被拉入到压管中,爪闭合,把持出血部位的组织。在更强有力地拉动滑动件时,连结板的钩部伸长,在夹具单元把持着组织的状态下,夹具单元自内窥镜用结扎装置分离而被留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10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窥镜处理器具中,连结板的钩部伸长而塑性变形,从而使夹具单元自内窥镜用结扎装置分离。因此,在由结扎的组织的硬度、量的偏差等引起用于将夹具拉入压管中的滑动力量发生变化时,使夹具单元自内窥镜用结扎装置分离的状态有可能发生变化。
本发明即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持夹具与连结构件之间的连结结构和解除该维持的操作的内窥镜处理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包括:夹具单元,其具备:具有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的夹具主体、形成为能够容纳所述夹具主体的筒状且随着所述夹具主体向内窥镜处理器具的基端侧移动而使所述第一臂部的顶端部和所述第二臂部的顶端部接近的压管、设于所述压管的基端部的内周面的卡定部、以及设于所述夹具主体的被卡定部;护套部,其在顶端侧配置所述夹具单元;线状构件,其与所述夹具主体连结,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于所述护套部内;连结构件,其设于所述线状构件的顶端,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所述夹具主体连结;以及止挡部,其用于限制所述线状构件相对于所述护套部突出的突出量。在所述夹具主体以所述被卡定部位于比所述卡定部靠顶端侧的位置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压管中的状态下,使所述线状构件突出至由所述止挡部容许的最大突出量时,所述连结构件位于所述压管内,从而防止该连结构件与所述夹具主体之间的连结被解除,在所述夹具主体以所述被卡定部超过所述卡定部而位于基端侧的方式移动了的状态下,使所述线状构件突出至由所述止挡部容许的最大突出量时,所述连结构件位于所述压管外,从而构成为能够解除该连结构件与所述夹具主体之间的连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37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