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复合热电转换材料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03802.6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5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村井盾哉;小暮智也;河合洋一郎;大川内义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亚都玛科技 |
主分类号: | H01L35/34 | 分类号: | H01L35/34;B22F9/24;B82Y40/00;H01L29/06;H01L35/16;H01L35/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复合 热电 转换 材料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特定形状的声子散射粒子分散在热电转换材料基质中的纳米复合热电转换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复合热电转换材料是具有以热电转换材料为基质、使纳米尺寸的声子散射粒子以纳米级的间隔分散在该基质中的纳米复合结构的热电转换材料。
热电转换材料的转换效率由下述的无量纲性能指数ZT表示。另外,α2×σ=PF被称作输出因子或电气特性。
ZT=α2×σ×T/κ 转换效率(无量纲性能指数)
α2×σ=PF 输出因子(电气特性)
α:塞贝克系数
σ:电导率
κ:热导率
T:绝对温度
如最上式所示,转换效率与热导率κ的倒数成比例,因此热导率越小转换效率越高。纳米复合热电转换材料以纳米级的间隔配置纳米尺寸的声子散射粒子以增强声子散射,使热导率κ中的声子传导部分降低以使热导率κ降低。
为了实现更高的热电转换性能,有必要通过声子散射粒子来提高声子散射效果。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对热电转换材料基质与声子散射粒子的界面赋予0.1nm以上的界面粗糙度,提高了声子散射效果。由此,与以往相比,热导率下降,热电转换性能提高。
但是,利用声子散射粒子与热电转换材料基质的界面的粗糙度的效果存在限制。即,期待的是,如果不限制界面的粗糙度,使声子散射粒子的形状整体成为对声子散射有利的形状,则热导率会进一步地下降,热电转换性能会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47159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特定形状的声子散射粒子分散以降低热导率并提高热电转换性能的纳米复合热电转换材料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为在热电转换材料的基质中分散有氧化物作为声子散射粒子的纳米复合热电转换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阶段:在溶液中,使构成热电转换材料的元素通过盐的还原、使构成声子散射粒子的氧化物通过前体的聚合分别作为纳米粒子析出和生长,回收这些纳米粒子的混合物,和
第二阶段:通过水热处理将上述混合物合金化,制得复合纳米粒子,随后进行烧结,
在上述第一阶段中,使构成热电转换材料的第一组元素的纳米粒子的析出或生长先于构成声子散射粒子的第二组元素氧化物的纳米粒子的析出或生长来进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构成热电转换材料的第一组元素的纳米粒子的析出或生长相对于构成声子散射粒子的第二组元素氧化物的纳米粒子的析出或生长先进行,声子散射纳米粒子以对先行析出、生长而凝聚的热电转换材料纳米粒子间的间隙或谷部(valley)进行填充的状态进行析出、生长,因此声子散射纳米粒子的外形成为含有两个以上的圆弧的多圆弧形状,与以往得到的大约球形相比,可得到下述(1)、(2)、(3)的效果。
(1)与相同量的球形声子散射粒子相比,声子散射界面积显著增加,能够大幅降低热导率。
(2)与以往的球形声子散射粒子相比,通过少量的声子散射粒子能够达到相等的热导率降低的效果,因此在使用电绝缘性的声子散射粒子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导电性的下降。
(3)取决于传导载流子的入射方向,发生载流子的隧道效应,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导率的下降。
由于上述(1)、(2)、(3)的效果,热电转换效率ZT大幅度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在先行析出、生长的热电转换材料构成元素(第一组元素)的纳米粒子的表面,随后析出、生长的声子散射粒子构成元素(第二组元素)反映第一组元素的纳米粒子的表面形状并包括两个以上的圆弧形状的状态,(1)示出了复合纳米粒子的状态,(2)示出了烧结后的块体的状态。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双圆弧形状的声子散射纳米粒子形成于热电转换材料构成元素纳米粒子的表面时的接触角θ。
图3示出了对于本发明的双圆弧形状的声子散射粒子与以往的球形声子散射粒子的相对于纳米粒子体积的热电转换材料基质的界面密度。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包含多个圆弧形状的(1)接触角θ大的纳米粒子和(2)接触角θ小的纳米粒子,以及(3)以往的球形纳米粒子的载流子散射和隧道效应的对比。
图5是用于说明反应速度的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亚都玛科技,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亚都玛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38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置和形成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热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