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热电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3850.5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4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高京门;金兑训;朴哲熙;李载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L35/14 | 分类号: | H01L3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顾晋伟,蔡胜有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热电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热电转换技术,并且具体地,涉及制造具有优异热电转换性能的热电转换材料的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3年9月9日在大韩民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107927号、2014年7月21日在大韩民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091973号以及2014年9月4日在大韩民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117864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化合物半导体为包含至少两种类型的元素而不是一种类型的元素(例如硅或锗)并且用作半导体的化合物。已经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化合物半导体并且这些化合物半导体目前正用于各种工业领域。通常,化合物半导体可以用于利用佩尔捷效应(Peltier Effect)的热电转换元件、利用光电转换效应的发光装置(例如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和燃料电池等。
特别地,热电转换元件用于热电转换发电或热电转换冷却应用,并且通常包括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并且以并联的方式热连接的N型热电半导体和P型热电半导体。热电转换发电是通过利用借助于在热电转换元件中产生温差而产生的热电动势使热能转换成电能而发电的方法。此外,热电转换冷却是通过利用当直流电流流过热电转换元件的两端时在热电转换元件两端之间产生温差的效应使电能转换成热能而产生冷却的方法。
热电转换元件的能量转换效率一般取决于热电转换材料的性能指标值或ZT。在此,ZT可以根据塞贝克系数(Seebeck coefficient)、电导率和热导率来确定,并且随着ZT值增大,热电转换材料的性能更好。
现在已经提出并开发了许多可用于热电转换元件的热电材料,并且其中,提出了将CuxSe(x≤2)作为Cu-Se基热电材料并且正在开发。这是因为CuxSe(x≤2)已为人所知。
特别地,最近报道了在CuxSe(1.98≤x≤2)中实现了较低的热导率和高ZT值。典型地,Lidong Chen组报道了Cu2Se在727℃下呈现ZT=1.5(Nature Materials,11,(2012),422-425)。此外,MIT的Gang Chen组报道了在x=1.96(Cu2Se1.02)和x=1.98(Cu2Se1.01)(x小于2)的情况下的高ZT值(Nano Energy(2012)1,472-478)。
然而,参见这两个结果,在600℃至727℃下观察到相当好的ZT值,但发现在低于或等于600℃的温度下ZT值非常低。虽然热电转换材料在高温下具有高ZT值,但是如果该热电转换材料在低温下具有低ZT值,那么这样的热电转换材料不是优选的,特别是,不适于用于发电的热电材料。即使这样的热电材料被应用于高温热源,该材料的某个区域也会由于该材料本身的温度梯度而经受比期望的温度低许多的温度。因此,需要开发如下热电材料:该热电材料由于在低于或等于600℃(例如100℃至600℃)的温度范围中以及在高于600℃的温度范围中具有高ZT值而能够在宽温度范围内保持高ZT值。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设计本公开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因此,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制造在宽温度范围内具有高热电转换性能的热电材料的方法。
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及优点并且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此外,将容易理解,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示的措施及其组合来实现。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制造热电材料的方法包括通过根据如下化学式1称取Cu和Se并将Cu和Se进行混合以形成混合物;以及通过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热处理来形成化合物。
<化学式1>
CuxSe
其中2<x≤2.6。
优选地,所述化合物的形成可以通过固态反应方法进行。
此外,优选地,所述化合物的形成可以在200℃至650℃的温度范围中进行。
此外,优选地,制造热电材料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形成所述化合物之后对所述化合物进行加压烧结。
此外,优选地,所述加压烧结可以通过热压或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进行。
此外,优选地,所述加压烧结可以在30MPa至200MPa的压力条件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3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的催化剂处理
- 下一篇:能够探知泄漏与否的真空配管用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