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透明导电膜的稳定剂无效
申请号: | 201480003882.5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4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J.B.菲利普;邹潮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尔斯特里姆保健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5/24 | 分类号: | C09D5/24;H01B1/22;C08K5/1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慧君;石克虎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透明 导电 稳定剂 | ||
背景
透明导电膜(TCF)近年来已广泛用于诸如触摸面板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照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和光伏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基于铟锡氧化物(ITO)的透明导电膜由于其高导电性、透明度和相对良好的稳定性而已成为大多数应用的首选透明导体。然而,由于铟的高成本、对复杂且昂贵的真空沉积设备和方法的需要以及铟锡氧化物的固有脆性和碎裂趋势(尤其在将铟锡氧化物沉积在柔性基底上时),因而基于铟锡氧化物的透明导电膜具有诸多局限。
测量透明导电膜的性质的两个最重要的参数是总透光率(%T)和膜表面电导率。较高的透光率允许适于显示器应用的清晰图像质量、适于发光和太阳能转化应用的较高效率。较低的电阻率最合乎大多数透明导电膜应用的需要,在这些应用中功耗可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因此,透明导电膜的T/R比越高,透明导电膜越好。
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06/0257638A1公开了一种包含碳纳米管(CNT)和氯乙烯树脂聚合物粘合剂的透明导电膜。
美国专利8,049,333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08/0286447A1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其中将银纳米线沉积在基底上以形成裸露的纳米线网络,接着用聚合物基质材料外涂银纳米线网络以形成透明导电膜。诸如聚丙烯酸酯和羧基烷基纤维素醚聚合物的聚合物材料被建议作为基质的可用材料。
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08/0286447A1公开了芳族三唑和其它含氮化合物作为基于银纳米线的透明导体的腐蚀抑制剂的用途。还公开了将长链烷基硫化合物作为可用的腐蚀抑制剂。
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08/0292979A1公开了一种包含银纳米线或银纳米线和碳纳米管的混合物的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网络在无聚合物粘合剂的情况下形成或在光可成像的组合物中形成。透明导电膜涂覆在玻璃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两种支持体上。
美国专利8,052,773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其通过涂覆银纳米线以形成网络,接着外涂聚氨酯丙烯酸酯聚合物层而形成。
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11/0024159A1公开了腐蚀抑制剂在透明导电膜的外涂层中的用途。
PCT专利公布WO2011/115603A1公开了用于透明导电膜的包含1,2-二嗪化合物的防腐蚀剂。
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10/0307792A1公开了:向配位配体添加银纳米线水性分散体以形成沉积物,接着将此类沉积物与含有卤离子的上清液分离,之后将此类银纳米线分散体应用于涂层并形成透明导电膜。
欧洲专利申请公布No.EP2251389A1公开了一种基于银纳米线(AgNW)的油墨配方,其中将各种水性银络离子以不超过1∶64(w∶w)的络合离子与AgNW的比率添加到基于银纳米线的油墨中。
发明概要
某些酚类化合物尤其可用作用于基于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网络的稳定化的防腐蚀剂,以防此类导电膜与诸如硫化氢的腐蚀剂的不良反应。
我们已发现:此类酚类化合物的效力可通过将它们引入至少一种涂层混合物而增强,所述至少一种涂层混合物用于邻近包含银纳米线的至少一个层而设置的至少一个层。如果设置在包含银纳米线的至少一个层上,则这样的层可以是外涂层或顶涂层。这样的外涂层或顶涂层可例如经热固化或UV(紫外线)固化。或者,如果设置在包含银纳米线的至少一个层与透明支持体之间,则这样的层可以是底漆层或底涂层。或酚类化合物可包含在处于包含银纳米线的至少一个层上方和下方的两个层中。在任何这些情况下,酚类化合物还可以任选地添加到包含银纳米线的层的至少一层中。
至少第一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透明导电制品,其包括:透明支持体;设置在透明支持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层,至少一个第一层包含分散在聚合物粘合剂内的银纳米线的网络;以及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层,至少一个第二层包含至少一种第一酚类化合物,至少一种第一酚类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芳环、至少一个第一氧原子和键合到至少一个第一氧原子的至少一个第一氢原子,其中至少一个第一芳环包含键合到至少一个第一氧原子的至少一个第一碳原子。
在至少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第一层还可以包含如上所述的一种或多种酚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尔斯特里姆保健公司,未经卡尔斯特里姆保健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3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