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浓缩方法和金属回收方法、以及金属浓缩装置和金属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5055.X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7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小西康裕;斎藤范三;安保贵永;寺泽薰;龙野孝一郎;二宫康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府立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18 | 分类号: | C22B3/18;C12N1/00;C12N1/20;C12P3/00;C22B11/00;C22B58/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刘香兰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浓缩 方法 回收 以及 装置 | ||
1.一种含金属离子的溶液的金属浓缩方法,其包含下述工序(1)~(3),
(1)还原捕集工序:使微生物和电子供体作用于含金属离子的溶液,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微粒的同时将该金属微粒捕集到该微生物内,得到包含捕集有金属微粒的微生物的溶液;
(2)浓缩工序:利用过滤膜浓缩所述包含捕集有金属微粒的微生物的溶液,得到浓缩液;
(3)送回工序:将所述浓缩液送回至所述工序(1)中进行循环。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金属浓缩方法,所述金属离子为选自由Au、Ag、Pt、Pd、Rh、Ir、Ru和Os形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的离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浓缩方法,在所述工序(1)中,微生物和电子供体作用于含金属离子的溶液时,使由所述金属离子还原得到的金属共存于所述溶液中。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浓缩方法,所述电子供体是碳原子数为1~7的有机物。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浓缩方法,所述电子供体是碳原子数为1~3的脂肪族羧酸及其盐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浓缩方法,所述电子供体为甲酸及其盐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浓缩方法,所述微生物为铁还原细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浓缩方法,所述铁还原细菌为属于施万氏菌属(Shewanella)的细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浓缩方法,所述属于施万氏菌属的细菌为海藻施万氏菌(Shewanella algae)或奥奈达施万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浓缩方法,所述过滤膜的平均孔径为0.01μm~1.0μm。
11.一种金属回收方法,该方法是回收通过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浓缩方法得到的所述捕集有金属微粒的微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下述工序(4),
(4)回收工序:回收所述包含捕集有金属微粒的微生物的溶液,以使菌体浓度达到1.0×1017个细胞/m3以下。
12.一种含金属离子的溶液的金属回收方法,其包含下述工序(1’)~(4’),
(1’)捕集工序:使微生物作用于含金属离子的溶液,将金属离子捕集到该微生物内,得到包含捕集有该金属离子的微生物的溶液;
(2’)浓缩工序:利用过滤膜浓缩所述包含捕集有金属离子的微生物的溶液,得到浓缩液;
(3’)送回工序:将所述浓缩液送回至所述工序(1’)中进行循环;
(4’)回收工序:回收所述包含捕集有金属离子的微生物的溶液,以使菌体浓度达到1.0×1017个细胞/m3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金属回收方法,所述金属离子为选自由Ga、In、Zn、Sn以及镧系元素形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的离子。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金属回收方法,所述微生物为铁还原细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金属回收方法,所述铁还原细菌为属于施万氏菌属(Shewanella)的细菌。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金属回收方法,所述属于施万氏菌属的细菌为海藻施万氏菌(Shewanella algae)或奥奈达施万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17.如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回收方法,所述过滤膜的平均孔径为0.01μm~1.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府立大学,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府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50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