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元制冷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5380.6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7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丹野英树;山本学;远山新悟;松下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7/00 | 分类号: | F25B7/00;F25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 代理人: | 徐晓静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川***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元 制冷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具备高温侧制冷循环和低温侧制冷循环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公知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具备高温侧制冷循环和低温侧制冷循环,高温侧制冷循环和低温侧制冷循环共用1个级联热交换器(中间热交换器),使在高温侧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与在低温侧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在级联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通过在高温侧制冷循环中循环的高温侧制冷剂来对水或者温水进行加热,生成温水。
一般来说,如果在外部空气温度低时起动制冷循环,则构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内的制冷机油的温度降低。因此,伴随着由于压缩机的起动导致的压力上升,制冷剂不断溶解到制冷机油中,制冷机油被稀释。如果该制冷机油不断被稀释,则与制冷剂一起被排出到压缩机外的制冷机油的排油量增加,压缩机内的油面降低而容易发生压缩机构部的润滑不足。
特别是,在生成高温水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的高温侧制冷循环中,冷凝压力上升快,冷凝压力也高,所以存在容易促进制冷机油的稀释、并且制冷机油的排油量增加这样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2/128229 A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低外部气温时的起动中能够抑制被排出到压缩机外的制冷机油的排油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高温侧制冷回路,经由高温侧制冷剂配管而连通有高温侧压缩机、高温侧冷凝器、高温侧膨胀装置、级联热交换器、高温侧储存器;低温侧制冷回路,经由低温侧制冷剂配管而连通低温侧压缩机、所述级联热交换器、低温侧膨胀装置、低温侧蒸发器、低温侧储存器;高温侧旁通回路,连接所述高温侧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高温侧储存器的入口侧;高温侧旁通阀,设置在所述高温侧旁通回路中;以及控制单元,在起动时,在外部空气温度为规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打开所述高温侧旁通阀。
具有上述特征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还具有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
还具备:低温侧旁通回路,连接所述低温侧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低温侧储存器的入口侧;低温侧旁通阀,设置在所述低温侧旁通回路中;以及控制单元,在起动时,在外部空气温度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打开所述低温侧旁通阀。
另外,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高温侧旁通阀被打开的期间,以规定的运行频率来驱动所述高温侧压缩机。
另外,所述控制单元具备:低外部气温起动模式选择单元,根据进水温度与外部空气温度,来判定是否执行低外部气温起动模式;旁通回路开放时间设定单元,在低外部气温起动模式执行时,根据外部空气温度来设定打开旁通回路的时间;高温侧旁通控制单元,在低外部气温起动模式执行时,根据外部空气温度来打开高温侧旁通回路;以及低温侧旁通控制单元,在低外部气温起动模式执行时,根据外部空气温度,除了高温侧旁通回路之外还打开低温侧旁通回路。
此外,本发明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根据应用对象,只要不改变本发明的精神,就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的方式。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在低外部气温时的起动中能够抑制被排出到压缩机外的制冷机油的排油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在外部空气温度低并且容易发生制冷机油的稀释时,在开放了高温侧旁通回路的状态下开始高温侧压缩机的运行,从而能够使高温的气态制冷剂流入到压缩机内部而使压缩机内的制冷机油的温度上升。由此,能够抑制制冷剂溶入到制冷机油中,并且抑制稀释的制冷机油向压缩机外的排出量。
根据参照附图而进行的以下记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进一步效果、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制冷循环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部(控制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的起动时的动作的流动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的低外部气温起动模式的外部空气温度与动作的关系的说明图(表)。
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开利株式会社,未经东芝开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53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