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塑成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6728.3 | 申请日: | 2014-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8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富田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45/8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方应星,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成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将在加热缸熔融的树脂向合模后的模具的模腔进行注射的注射单元的注塑成形机。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注射单元的外侧具备罩的注塑成形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的通常的注塑成形机向加热缸内输送作为原料的粒状的热塑性树脂(颗粒),通过在加热缸内设置的能够进退的螺杆使树脂熔融并向螺杆前端的喷嘴侧送出,从设置在螺杆的前端侧的注射喷嘴向模具装置的模腔注射熔融树脂,在模腔内使熔融树脂冷却固化之后,将模具装置打开,通过顶出销等将贴于模具的成形物从模具拆下,由此成形出成形体。
成形这样的塑料等的成形体的注塑成形机的结构大体包括闭模单元和注射单元。
在向前述的模具的闭模时形成的模腔内供给粒状的树脂即颗粒作为熔融树脂之际,使用前述的注射单元。该注射单元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将电动机的旋转力经由带轮或带等依次传递并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在内部具备经由滚珠丝杠机构而旋转的螺杆且在前端装配有注射喷嘴的加热缸等。并且,一般的注塑成形机的由电动机和滚珠丝杠机构构成的注射机构部从安全方面或美观的观点出发,有时由罩覆盖以免向外侧露出。
作为与上述技术关联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注射单元具备的旋转驱动电动机配置在注射单元罩内,通过该注射单元罩将内部密闭的注塑成形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8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所述专利文献1的注射单元罩向内部流入气体且具有气密性。这样的注射单元罩为了确保内部的气密性,不具有分割构造而是整体形成为一体的一体构造。因此,使用者进行注射单元罩内具备的旋转驱动电动机等的维护时,必须将注射单元罩的整体拆装,强迫进行烦杂的作业而作业性差。而且,整体形成为箱型的装配于机台上的注射单元罩考虑到拆装作业性,存在具有前面板、后面板、顶板、左右的侧面板通过螺纹紧固等而相互连结成一体的构造的情况。然而,这些板由金属制的薄板状的结构形成,在注射单元罩比较大型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自重引起的挠曲。因此,为了防止挠曲,注射单元罩需要框架等加强构造,产生与部件个数的增加相伴的成本升高,或者伴随着框架设于注射单元罩,使用者在进行设于注射单元罩内的电动机等的注射机构部的维护时,存在框架成为干扰这样的实际情况。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形机,其中,将注射单元具备的注射机构部覆盖的注射单元罩即使为简易的结构,也能够以避免因自重等而简单地挠曲的方式进行支承。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注塑成形机具备在内部设有螺杆的筒状的加热缸、装配于该加热缸的前端且向模具的模腔注射熔融树脂的注射喷嘴、设置在所述加热缸的后部且以向所述模具的模腔注射所述熔融树脂为目的而动作的注射机构部、及为避免该注射机构部向外部露出而进行覆盖的注射单元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单元罩具备:由前侧罩、后侧罩和将前侧罩、后侧罩的上部连结成一体的顶罩构成的U字型罩;及将该U字型罩的相对的两侧面覆盖的板状的侧面罩,该相对的侧面罩分别分割成多个,将这些分割罩的相邻的部位以沿纵向重叠成双层的方式进行连结,从而将该纵向的双层的连结作为抑制所述U字型罩的挠曲的支承构造,提高所述注射单元罩整体的刚性。
此外,本发明的注塑成形机的特征在于,在安装于所述U字型罩的侧面的侧面罩上形成卡定爪,在该侧面罩的卡定爪与形成于所述U字型罩的孔部卡定的状态下,将所述U字型罩与所述侧面罩连结成一体。
此外,本发明的注塑成形机的特征在于,在安装于所述U字型罩的侧面的侧面罩上形成孔部,在形成于所述U字型罩的卡定爪与所述侧面罩的孔部卡定的状态下,将所述U字型罩与所述侧面罩连结成一体。
此外,本发明的注塑成形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射机构部至少具备:在向所述模具的模腔注射所述熔融树脂时使设于所述加热缸内的螺杆前进的注射用电动机;将该注射用电动机的驱动力向所述螺杆传递的驱动传递机构;及在进行向所述模具的模腔注塑的所述熔融树脂的计量时使所述螺杆旋转的计量用电动机。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67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