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门铰链及其第一托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7386.7 | 申请日: | 2014-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8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笹诚司;落合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理研化机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D7/00 | 分类号: | E05D7/00;B60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徐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铰链 及其 第一 托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汽车用门铰链,该汽车用门铰链由通过螺栓(3)而固定于车身(B)的第一托架(1)、被固定于门(D)的第二托架(2)和将这两个托架(1、2)连结成能够相对转动的铰链销(5)构成,该第一托架(1)由如下部分构成:基础板部(1a),其具有供上述螺栓(3)贯穿插入的螺栓孔(8);一对臂板部(1b),它们从该基础板部(1a)的门(D)侧的一端部的上下两侧缘立起而支撑上述铰链销(5),所述一对臂板部(1b)的外侧面为平板面;和一对肋部(1c),它们以从该臂板部(1b)向基础板部(1a)的另一端部侧延伸出并且隔着上述螺栓孔(8)而彼此对置的方式从上述基础板部(1a)的上下两侧缘立起,所述汽车用门铰链的特征在于,
上述基础板部(1a)的与上述肋部(1c)的延伸方向垂直的两端部敞开,另一方面,上述肋部(1c)形成为其壁厚(T2)大于上述臂板部(1b)的壁厚(T1),
上述肋部(1c)的外侧面与基础板部(1a)的外侧面所形成的角部(10)形成得比臂板部(1b)的外侧面与基础板部(1a)的外侧面所形成的角部(9)锐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门铰链,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部(1c)形成为,其外侧面从上述臂板部(1b)的外侧面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门铰链,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托架(1)的臂板部(1b)的内侧面隆起地形成有半月形截面的全开止挡突起(12),所述全开止挡突起(12)具有将上述第二托架(2)的臂板部(2b)挡住的平坦的止挡面(12a),以便限制门(D)的全开位置。
4.一种汽车用门铰链的第一托架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门铰链的第一托架的制造方法,
该汽车用门铰链的第一托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顺次地执行如下工序:
从原材料钢板(20)冲裁具有与基础板部(1a)、臂板部(1b)和肋部(1c)对应的部分的平板的托架基板(21);
将上述托架基板(21)的基础板部(1a)与臂板部(1b)和肋部(1c)之间弯折成直角而得到托架半成品(22),一对臂板部(1b)的外侧面为平板面;和
通过镦锻加工使上述托架半成品(22)的肋部(1c)增厚,并使上述肋部(1c)的外侧面与基础板部(1a)的外侧面所形成的角部(10)形成得比臂板部(1b)的外侧面与基础板部(1a)的外侧面所形成的角部(9)锐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理研化机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理研化机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73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