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使用吡啶基二胺催化剂体系制备的聚烯烃的分子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7464.3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8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J·R·哈格多恩;M·S·贝多雅;江培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0 | 分类号: | C08F10/00;C08F4/64;C07D213/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杨立芳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使用 吡啶 基二胺 催化剂 体系 制备 烯烃 分子量 方法 | ||
发明人:John R.Hagadorn、Matthew S.Bedoya和Peijun Jiang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2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1/761,307和于2013年5月14日提交的EP 13167624.9的优先权和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吡啶基二氨基(pyridyldiamido)过渡金属络合物和制造此种吡啶基二氨基络合物的中间体和方法。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可以用作烯烃聚合方法的催化剂。
背景技术
吡啶基胺已经用来制备第4族络合物,所述络合物是用于烯烃聚合的有用的过渡金属组分,参见例如US 2002/0142912、US 6,900,321和US 6,103,657,其中所述配体已经用于其中所述配体按双齿方式与过渡金属原子配位的络合物。
WO 2005/095469示出了催化剂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经由两个氮原子(一个氨基和一个吡啶基)和一个氧原子使用三齿配体。
US 2004/0220050A1和WO 2007/067965公开了其中配体按三齿方式经由两个氮(一个氨基和一个吡啶基)和一个碳(芳基阴离子)给体配位的络合物。
这些络合物的活化中的关键步骤是烯烃插入到催化剂前体的金属-芳基键中(Froese,R.D.J.等人,J.Am.Chem.Soc.2007,129,7831-7840)以形成具有5元和7元两种螯合环的活性催化剂。
WO 2010/037059公开了用于药物应用的含吡啶的胺。
US专利7,973,116、于2011年3月25日提交的USSN 13/071,738(现已授权);于2011年5月24日提交的USSN 13/114,307和于2011年8月11日提交的USSN 13/207,847(这些文献通过参考引入本文)公开了吡啶基二氨基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
仍需要增加合成路线以拓宽可以制备的催化剂络合物的范围和增宽它们在烯烃聚合中的性能。所述性能可以在以下方面改变:在通行的聚合条件下单位量的催化剂制备的聚合物的量(通常称之为"活性");在给定温度下达到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和在立构规整配置的程度方面高级α-烯烃的配置。
发明内容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由式(I)或(I I)表示的吡啶基二氨基和相关过渡金属络合物:
其中:
M是第3、4、5、6、7、8、9、10、11或12族金属;
R1选自烃基、取代的烃基和甲硅烷基(优选在2和6位取代的,优选取代有相同或不同的C1-C20烷基的苯基);
R11选自取代的烃基、烃基和甲硅烷基,优选R11是在2位取代的,优选取代有C1-C20烷基并没有在3、5和/或6位取代的苯基,非必要地,4位可以取代有第17族元素或C1-C20烷基;
R2和R10各自独立地是-E(R12)(R13)-,其中E是碳、硅或锗,每个R12和R13独立地选自氢、烃基和取代的烃基、烷氧基、甲硅烷基、氨基、芳氧基、卤素和膦基(phosphino),R12和R13可以接合以形成饱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烃基环,其中所述环具有4、5、6或7个环碳原子和其中所述环上的取代基可以接合以形成附加的环,或R12和R13可以接合以形成饱和杂环、或饱和取代的杂环,其中所述环上的取代基可以接合以形成附加的环;
R3、R4和R5独立地选自氢、烃基、取代的烃基、烷氧基、芳氧基、卤素、氨基和甲硅烷基,和其中相邻的R基团(R3&R4和/或R4&R5)可以接合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烃基或杂环,其中所述环具有5、6、7或8个环原子和其中所述环上的取代基可以接合以形成附加的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未经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74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