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像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8008.0 | 申请日: | 2014-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5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靖;黑岩晴信;向山幸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63 | 分类号: | G02F1/13363;G02F1/13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显示装置在手机、平板式终端、个人电脑、电视、PDA、电子词典、车载导航仪、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中被广泛实用化。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其利用已经不仅限于办公室、室内,在室外和汽车、电车等的移动中的利用也正在拓展。
在这些情况下,隔着滤光镜(sun glass)等偏振滤光片观看图像显示装置的机会增加。关于这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利用,专利文献1中报告有如下问题:在比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侧的偏光板靠近观看侧使用延迟量低于3000nm的高分子薄膜的情况下,通过偏光板而观察画面时出现强干涉色。而且,专利文献1中,作为解决前述问题的方法,记载了:将比观看侧的偏光板靠近观看侧使用的高分子薄膜的延迟量设为3000~30000nm。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1/05877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将在比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侧的偏光板靠近观看侧使用的高分子薄膜的延迟量控制为3000~30000nm,可消除使用滤光镜观看液晶显示装置时干涉色的出现。即,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将比该观看侧的偏光板靠近观看侧的取向薄膜替换成具有特定延迟量的取向薄膜,可消除干涉色的出现。然而,目前流通的薄膜多为延迟量的值低于3000nm的薄膜,在前述方法中,存在无法将这种薄膜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使用延迟量的值低于3000nm这样的通用的取向薄膜,并且改善由隔着滤光镜等偏光薄膜观看时的干涉色(即虹斑)所导致的可视性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组合未特别控制延迟量的取向薄膜与延迟量控制为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取向薄膜,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等基于上述见解进一步反复研究和改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代表性的本发明如下所述。
项1.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
(1)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
(2)图像显示单元;
(3)配置在比前述图像显示单元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以及
(4)配置在比前述偏振片靠近观看侧的至少2张取向薄膜,
前述至少2张取向薄膜中的1张为具有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薄膜(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前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配置在比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靠近光源侧。
项2.
根据项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以其取向主轴相对于前述偏振片的偏光轴成为45度的方式进行配置。
项3.
根据项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为白色发光二极管。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改善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性。特别是可减轻以在隔着偏振滤光片观看时产生的虹斑为代表的画质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虹斑”是指包含“色斑”、“色偏”以及“干涉色”的概念。
附图说明
图1为具备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代表性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对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与偏振滤光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为0度的情况下所测定的可视性的图。图2中,(I)~(V)如下所示:(I)无论观看的角度如何均看不到虹斑;(II)从正面观看时虹斑不明显,但若从斜向观看则看到较淡虹斑;(III)从正面观看时看到较淡虹斑;(IV)从正面观看时看到明显的虹斑;(V)由于亮度的降低而导致画面看起来较暗。
图3为示出对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与偏振滤光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为45度的情况下所测定的可视性的图。图3中,(I)~(V)如下所示:(I)无论观看的角度如何均看不到虹斑;(II)从正面观看时虹斑不明显,但若从斜向观看则看到较淡虹斑;(III)从正面观看时看到较淡虹斑;(IV)从正面观看时看到明显的虹斑;(V)由于亮度的降低而导致画面看起来较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80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