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8080.3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4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和树;加藤崇行;渡边慎太郎;大石英史;酒井崇;植田浩生;守作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电池集合体以及对电池集合体加压的加压部件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作为将电池以保持于电池保持架的状态并排设置的电池模块,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双极性电池。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双极性电池具有夹持集电体的框架(电池保持架)。框架为了与相邻的其他框架连结而具有连结部。连结部具有凸部以及凹部,各框架的凸部被插入至相邻的框架的凹部。另外,连结部具有孔,利用插入至该孔中的棒状的支承体将框架以及集电体连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59379号公报
为了抑制二次电池的劣化,存在在电池模块设置对二次电池加压的加压部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池保持架(框架)的与二次电池的并排设置方向相交的两面同与二次电池的并排设置方向两侧分别相邻的电池保持架(框架)分别抵接,则对电池保持架施加负载,难以对二次电池施加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行相邻的电池单元彼此的定位,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对于电池单元的加压的电池模块。
解决上述课题的电池模块,具备:电池集合体,上述电池集合体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电池构造体,各电池构造体具有含有电池单元的电池体以及保持该电池体的电池保持架;以及加压部件,上述加压部件从上述电池构造体的并排设置方向对上述电池集合体加压。上述电池保持架具有:与上述电池构造体的并排设置方向相交的第1面;该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从上述第1面沿上述电池构造体的并排设置方向突出并且具有前端面的突起部;以及从上述第2面沿上述电池构造体的并排设置方向凹陷的插入部。上述电池保持架的上述突起部以上述前端面不与相邻的上述电池保持架抵接的状态插入至相邻的上述电池保持架的上述插入部。上述电池体以保持该电池体的电池保持架的上述第1面以及上述第2面中的至少一方从与该电池保持架相邻的上述电池保持架离开的状态与相邻的上述电池体抵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电池模块的剖视图。
图3中,(a)是示出图1的电池模块的方形电池的分解立体图,(b)是示出电极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中,(a)以及(b)是图1的电池模块中的电池保持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电池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池模块10具有电池集合体16。电池集合体16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电池构造体17。各电池构造体17具有电池体11、以及保持电池体11的电池保持架20。电池体11具有:作为电池单元的方形电池12(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蓄电池等的二次电池)以及与方形电池12的该方形电池12的厚度方向相邻设置的加压板13。以使方形电池12与加压板13交替并排设置的方式将多个电池构造体17并排设置。
在电池集合体16的电池构造体17的并排设置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夹持电池集合体16的端板14、15。电池模块10通过将从端板14插入的螺栓B插通全部的电池保持架20并且在端板15的外侧与螺母N螺合而安装形成。端板14、15从电池构造体17的并排设置方向的两侧通过螺母N以及螺栓B约束。因此,电池集合体16被作为加压部件的端板14、15在电池构造体17的并排设置方向加压。
如图3(a)所示,方形电池12具有电极组装体51、以及收纳电极组装体51的壳体52。壳体52由收纳电极组装体51的矩形箱状的壳体主体53、以及闭塞壳体主体53的开口部的矩形板状的盖部件54构成。
如图3(b)所示,电极组装体51具有正极55、负极56、以及配置在相邻的正极55与负极56之间的隔板57。作为电极的正极55以及负极56分别具有在金属箔涂覆活性物质而构成的矩形状的活性物质层58、以及从金属箔的一端突出地设置的极耳5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8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