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轮悬架的扭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8623.1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3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D·莫洛克;A·辛德勒;H·贝林格;J·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B60G11/60;F16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丹;吴鹏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悬架 系统 | ||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轮悬架的扭簧系统,带有对该扭簧系统可变地施加预载的布置在车身结构(26)上的致动器(28),所述致动器(28)通过扭杆(22)和从动杆(38)将一预载力作用在轮悬架的轮悬架元件(12)上,其特征在于,在致动器(28)和从动杆(38)之间的扭杆(22)实施为两件式的并包括第一子杆(23)和在中间接入弹簧元件(16)的情况下与该第一子杆联接的第二子杆(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子杆(23)和第二子杆(25)能从初始位置(I)起相对彼此以一自由运动间隙(s)转动,即转过一扭转角度,特别是同时建立了弹簧元件(16)的复位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子杆(23)和第二子杆(25)彼此同轴布置,和/或在致动器(28)和从动杆(38)之间相继地串联布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子杆(23)和第二子杆(25)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相互交叠的支撑元件(34、35),在所述支撑元件之间布置所述弹簧元件(16)。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扭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子杆(23)和第二子杆(25)通过球-坡道系统(40)相互耦合,其中,在第一子杆(23)和第二子杆(25)上各设置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坡道状或波浪形的滑槽道(36)以及在该滑槽道上运行的球(38),其中这两个子杆(23、25)能通过反向的转动相对彼此分离一轴向行程(Δh),特别是同时建立由弹簧元件(16)引起的复位力。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子杆(23)和/或第二子杆(25)由实心材料制成。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簧系统,其特征在于,致动器(28)的壳体(31)以结构刚性的方式和/或以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在支承部位(33)处支撑在车身结构(26)上,特别是支承在车身结构侧的副车架(14)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机动车的一个车桥上设置有两个横向于车辆纵向方向定向的扭簧系统,其中,所述扭簧系统的致动器(28)以结构刚性的方式或以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支承在竖直的车辆中平面(18)的区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86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驱动设备以及具有该驱动设备的车辆
- 下一篇: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