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作流体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09781.9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3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H·吕恩;N·舒马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考特克斯·特克斯罗恩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3 | 分类号: | B60K15/03;B29C45/00;B60K13/04;B60K15/07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林振波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 流体 容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工作流体容器(1),包括由两个互补的注塑壳体(2a、2b)组装而成的容器主体,所述两个互补的注塑壳体由热塑性材料制成并且以环绕方式焊接在一起,以形成基本上闭合的中空体,其中,至少一个壳体(2a、2b)至少在一些区域中由具有不同强度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其中,至少一个部分区域由具有纤维填充物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其中,已经在注塑期间通过共注射方法而获得壳体(2a、2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工作流体容器,所述工作流体容器包括由至少两个互补的注塑壳体组装而成的容器主体,所述注塑壳体由热塑性材料构成并且以环绕方式焊接在一起,以形成基本上闭合的中空体。
背景技术
例如在DE 199 09 041 A1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注塑容器。在EP 0 775 606 A2中公开了一种由两个容器半体组装而成的注塑容器,所述容器半体在各个情况下都已经通过注塑制成。最后,在US 5,398,839中公开了一种由注塑半壳体组装而成的容器。这篇美国专利文献描述了一种由两个多层半壳体组装而成的注塑燃料罐,所述两个多层半壳体在所有情况下都使用由注塑塑料构成的一个内壳体和一个外壳体组装而成。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工作流体容器是用于机动车辆的非定常容器,例如雨刮器流体容器、油容器、用于空调装置的冷冻剂容器、用于接收通过催化式转化器而降低排放物的液体添加剂的容器、或者用于接收柴油或汽油燃料的燃料罐。
作为安装在机动车辆中的容器,所有前述容器均需要符合与容器稳定性以及系统密封性相关的特殊安全需求。在一定范围内,稳定性和密封性是相互依赖的。
因此,例如,所有前述容器应当均能够以无损方式吸收由撞击引起的变形力。这尤其适用于燃料罐,因为燃料罐必须始终防止在发生碰撞时燃料以无阻碍方式释放至环境中。同样,油容器或者用于辅助液体的其它容器(例如,用于接收用于空调装置的冷冻剂的容器)应当能够在撞击中承受一定的变形力,以便于在这种情况下阻止释放可能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而且,含有水性液体的容器应当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冷冻压力。这尤其适用于添加剂容器和用于接收屏幕清洗液的容器。
最后,需要形成这种容器,尤其是燃料罐,使得其在充满时(例如在相对高温的环境温度下)不突出或下陷。
作为结构性加强容器主体的措施,已知的是在容器内侧设置支承部件、系拉杆等。同样已知的是,由具有相对低重量并且同时具有高强度的复合材料通过挤压吹塑或真空成型而制备容器壳体。
由复合材料制备这种容器壳体相对简单,并且通常以多个步骤进行。为此,例如在挤压吹塑的情况下,已知的是将预浸渍坯插入模具中、并且根据所述预浸渍坯形成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一个或多个预制件。
这些措施尤其用于加劲容器主体内的大二维区域,从而利用相对低的材料投资而使得容器内的支承件和系拉杆加强容器的特定关键区域。然而,这些措施的缺点在于它们的代价是占据了容器的内部容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文提及类型的工作流体容器,所述工作流体容器使用相对简单的机构和较低的费用且符合更高的强度要求。
所述目的由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工作流体容器得以实现。说明书还记载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工作流体容器,所述工作流体容器包括由至少两个互补的注塑壳体组装而成的容器主体,所述至少两个互补的注塑壳体由热塑性材料构成并且以环绕方式焊接在一起,以形成基本上闭合的中空体,其中,至少在一些区域中,纤维加强的热塑性材料已经注塑在容器主体内。这样,形成了纤维加强区域和非纤维加强区域,从而能够以目标方式在对于容器的变形表现而言尤为关键的区域中加强容器。例如,本文中可以在角部处、或者在具有大的二维区域并且因而在容器充满时倾向于在容器重力方向上下陷的壁部分或壁区域处加强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考特克斯·特克斯罗恩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未经考特克斯·特克斯罗恩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9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承载装置和接收装置
- 下一篇:车辆用盖开闭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