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线感知片、紫外线感知套组及紫外线感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9998.X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4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八田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J1/50 | 分类号: | G01J1/50;G01J1/02;G03C1/6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马爽,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港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线 感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外线感知片、紫外线感知套组及紫外线感知方法。
背景技术
紫外线量的测定被用于各种领域中,例如关于用来使紫外线硬化树脂硬化的紫外线照射装置中对被照射物照射的紫外线量的测定,使用紫外线光量计来进行测定。
关于紫外线光量计,通常已知利用半导体的光电伏的装置,但该装置昂贵且搬运也不便。作为廉价且简便的装置,已知使用光致变色(photochromic)材料的卡(card)状装置,但其因紫外线而可逆地变色,虽可获知照射中的紫外线强度,但无法获知紫外线的累计照射量。
关于测定累计照射量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利用变色材料的方法,但存在感度不充分、不适于定量等问题。
另外,关于紫外线量的测定,已提出了使用感光纸来进行定量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或利用隐色染料的氧化显色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但这些方法均是以记录为目的,不适于范围广的照射量的测定。进而,关于利用紫外线硬化的制造工艺(process)中的紫外线照射线量,最广泛地使用100mJ/cm2~1000mJ/cm2,但所述方法不适于该照射量的合适范围的测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2885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0-1229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昭62-1120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此处,即便是广面积的紫外线照射量的测定简便、可在1mJ/cm2~1000mJ/cm2的范围内根据紫外线的累计照度连续地显色的紫外线感知片或膜,也因染料的种类不同,有时显色浓度过高而难以通过目测来观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该问题,其目的在于在可根据紫外线的累计照度连续地显色的紫外线感知片或膜中,更容易通过目测来检测与紫外线的累计照度对应的显色。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等根据所述状况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在支撑体上设置紫外线感知层,对应于紫外线量的增加而使由光氧化剂所产生的自由基的量增加,从而能以高协调性感知紫外线,其中所述紫外线感知层具有以光氧化剂与隐色染料的质量比为0.2~1.0∶1的方式内含光氧化剂与隐色染料的胶囊。进而发现,通过设置紫外线感度调整层或紫外线感度调整膜,而调整有助于显色的紫外线照射量,由此可实现更容易进行目测判断的显色,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用来解决所述问题的手段为下述<1>的手段,优选下述<2>~<18>的手段。
<1>一种紫外线感知套组,包含含紫外线感知层的片及紫外线感度调整膜,
所述含紫外线感知层的片依次具有支撑体及紫外线感知层,
所述紫外线感知层具有内含光氧化剂及可由所述光氧化剂氧化显色的隐色染料的胶囊,所述光氧化剂与所述隐色染料的质量比为0.2~1.0∶1,且所述紫外线感知层的每1m2表面积的所述隐色染料的量为0.1g~1.0g。
<2>根据<1>所述的紫外线感知套组,其中所述紫外线感度调整膜的300nm的透过率为10%以下,且450nm的透过率为70%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紫外线感知套组,其中所述紫外线感度调整膜为含有颜料微粒子的膜。
<4>根据<3>所述的紫外线感知套组,其中所述颜料微粒子为氧化钛。
<5>根据<3>或<4>所述的紫外线感知套组,其中所述颜料微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01μm以上。
<6>根据<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紫外线感知套组,其中相对于每1m2的紫外线感度调整膜,所述颜料微粒子的含量为5g以上。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紫外线感知套组,其中所述紫外线感度调整膜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紫外线感知套组,其中所述光氧化剂的波长350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ε为2000以下,且波长250nm下的ε为1000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9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