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以及使用该正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0833.4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1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大树;国分贵雄;砂野泰三;小笠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36;H01M4/505;H01M4/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正极 以及 使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以及使用该正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便携式电话、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数据终端的小型/轻量化迅速推进,要求作为其驱动电源的电池进一步高容量化。通过伴随充放电,使锂离子在正极、负极间移动来进行充放电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为高容量,因此被广泛用于如上所述的移动数据终端的驱动电源。
这里,上述移动数据终端随着视频重放功能、游戏功能等功能的充实化,存在功耗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强烈期望进一步的高容量化。作为使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高容量化的办法,除了提高活性物质的容量的办法、增加每单位体积的活性物质的填充量的办法以外,还有提高电池的充电电压的办法。然而,提高电池的充电电压时,存在使电解液变得容易分解的问题,尤其在高温下保存或者在高温下反复充放电循环时,产生放电容量降低的问题。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如以下所示,提出了将使钴酸锂和镍钴锰酸锂混合的混合物等用作正极活性物质的方案。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具有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上述正极使用至少含有LixCoO2和LiyNisCotMnuO2(M为B、Mg等)且LiyNisCotMnuO2的含量在LixCoO2和LiyNisCotMnuO2的总量中为10~45重量%的正极活性物质。显示出通过使用该正极,能够得到高容量、过充电时的安全性高、并且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气体产生少、高温贮 藏特性优异的非水二次电池。
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表面被AlF3、ZnF2等涂覆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显示出通过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能够防止循环特性等的电池性能、尤其是高电压以及高倍率的性能降低的现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402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8-5362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2公开的技术中,出现正极与电解质的反应引起的分解物的生成、正极活性物质的分解、溶解析出,尤其在以充电状态暴露于长期高温时这样的问题变得显著,不能充分地提高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特性。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为以充电状态放置于高温下的情况等,在其后的充放电中,不降低低温放电时的放电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以及使用该正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钴酸锂和镍钴锰酸锂的混合物,所述钴酸锂的表面的一部分附着有包含选自锆、镁、钛、铝以及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和氟的化合物,并且前述镍钴锰酸锂相对于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总量的比例为1质量%以上且不足70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钴酸锂和镍钴锰酸锂的混合物,所述钴酸锂的表面的一部分附着有包含选自锆、镁、钛、铝以及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和氟的化合物, 并且前述镍钴锰酸锂相对于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总量的比例为1质量%以上且不足70质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取得即使以充电状态暴露于高温下,在其后的充放电中,也能够抑制低温放电时的放电容量降低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向视截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钴酸锂的表面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钴酸锂的表面状态不同的表面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08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