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轮增压柴油机中的气体再循环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11056.5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8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理查德·拜尔;尼古拉斯·阿斯米斯;马克·麦克卡隆;科丽·汉密尔顿;威廉·斯科菲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邦迪克斯商用车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F04F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崔巍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柴油机 中的 气体 再循环 | ||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再循环的设备,其包括:
所述发动机的新鲜空气进气通道;
新鲜空气流量控制阀;以及
废气再循环管道,其被布置来将废气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传递至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
其中
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包括在所述新鲜空气流量控制阀与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之间的横截面减小的流动部分,
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被布置来将废气从所述排气歧管引入至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中邻近所述横截面减小的部分的上游端的位置处,
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的出口被布置来在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内面向下游,且
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的所述出口的外表面和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的内表面被设定大小以在所述横截面减小的部分的所述上游端处产生柯恩达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是具有平行于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的流动方向且在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内同心地布置的出口端部分的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的所述出口端部分被布置为在所述出口处具有锥形管道壁的皮托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的所述出口端部分被布置在进气空气压缩器的下游。
5.一种用于内燃机的集成的废气再循环诱导模块,其包括
所述发动机的新鲜空气进气通道;
新鲜空气流量控制阀;以及
废气再循环管道,其被布置来将废气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传递至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
其中
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包括在所述新鲜空气流量控制阀与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之间的横截面减小的流动部分,
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被布置来将废气从所述排气歧管引入至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中邻近所述横截面减小的部分的上游端的位置处,
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的出口被布置来在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内面向下游,
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的所述出口的外表面和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的内表面被设定大小以在所述横截面减小的部分的所述上游端处产生柯恩达流。
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的所述出口端、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的所述横截面减小的流动部分和所述新鲜空气流量控制阀集成为共同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的废气再循环诱导模块,其进一步包括:
集成至所述诱导模块中且与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连通的气动升压系统空气注入歧管的至少一部分。
7.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再循环的设备,其包括:
所述发动机的新鲜空气进气通道,其具有变窄部分;以及
废气再循环管道,其被布置来将废气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传递至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
其中
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的出口上游的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中的新鲜空气的速度之间的速度比在2至5的范围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通过调整配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来获得在2至5的所述范围中的所述速度比,使得获得来自柯恩达效应的流增强,所述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废气再循环管道的上游的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的内径、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的变窄部分的内径、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的所述内径与所述新鲜空气进气通道的所述变窄部分的所述内径之间的会聚角、所述废气注入管道的外径以及所述废气注入管道的插入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邦迪克斯商用车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邦迪克斯商用车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10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程机械的能量再生系统
- 下一篇:电子控制的燃料加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