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器械、探针以及医用器械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1278.7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5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宪二郎;兼政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25/00;A61M25/09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器械 探针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探针以及医用器械的制造方法,其中,管状主体包括:划定主管腔的长条状的内层、在内层的周围卷绕加强丝而成的丝加强层、以沿主管腔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该丝加强层的外侧并划定直径比主管腔小的副管腔的树脂制的长条状的子管、将丝加强层以及子管内包的树脂制的外层、以及保持丝。操作线可移动地插通于副管腔的内部且末端与管状主体的远位部连接。操作部对操作线进行牵引操作来使管状主体的远位部弯曲。保持丝被外层内包并将子管与丝加强层一起卷绕。医用器械(探针)的保持丝与子管的外径侧的周面以及丝加强层的外表面分别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探针以及医用器械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3年3月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046335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公知有探针、内视镜等向体腔内导入介质、器械的各种长条狀的医用器械。近年来,不仅仅使内视镜,关于探针也提供有能够通过使远位端部弯曲来操作向体腔的进入方向的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由内层划定的中央内腔(主管腔:Main lumen)的周围,将直径比其细的两个丝内腔(副管腔:Sublumen)以180度对置设置的探针。在该副管腔的内部插通有变向丝(以下,称为操作线),通过操作基端侧的工作手柄而牵引操作线来使探针的末端弯曲。
更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探针中,沿由氟系树脂材料等构成的薄内层的外表面敷设划定丝内腔(以下,称为副管腔)的两根聚合物管,并在该聚合物管的内部插通有操作线。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几种将副管腔沿内层的轴线敷设于内层的周围的方法。第一方法是在预挤出成型聚合物管后对其沿内层的轴线进行配置的方法。第二方法是一边送出在芯棒的周围形成有内层的芯线,一边沿其外表面挤出成型聚合物管的方法。第三方法是不成型聚合物管,而是通过在挤出成型内层时向熔融树脂注入加压流体来形成副管腔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在副管腔的周围还紧固圆筒形丝编制体(以下,称为丝加强层)。在上述的第三方法的情况下,内层的周围,或者在第一或者第二方法的情况下,沿内层敷设的聚合物管的周围,将多条丝编织为网孔状而制成丝加强层,并将其紧固。在此基础上,使要形成外层的熔融树脂浸渍于丝加强层来制成探针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2269号公报
聚合物管规定将操作线从探针的末端引导至基端的路径。因此,若聚合物管在内层的周围或者内层内蛇行,则在牵引操作线时聚合物管的内壁面与操作线接触而产生摩擦。若在操作线与聚合物管的内壁面之间产生摩擦,则产生各种问题。首先,操作线磨损而变得容易破裂。而且,聚合物管的内壁面磨损变粗糙而进一步增大摩擦。并且,由于操作线的滑动阻力增大,所以被牵引的操作线因与聚合物管的内壁面的静摩擦而被保持,从而难以使探针的末端的弯曲复原。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中,笔直地形成副管腔是极其困难的。原因在于:在上述的第一或者第二方法的情况下,难以沿探针的轴线在内层的表面敷设聚合物管编织丝加强层,并且进一步紧固丝加强层。在利用多条丝编织丝加强层,并且将其紧固时,难以避免副管腔沿内层的周向被赋予外力,难以将副管腔维持为沿内层与轴线笔直地平行。并且,在第三方法的情况下,不容易一边在长条狀探针的整个长度方向笔直地在内部形成副管腔一边挤出成型内层。原因在于:加压流体的注入压力必然产生随时间的变动,因此难以在未固化的熔融的内层的内部严格地维持副管腔的形成位置。
此外,此处,虽例示探针进行了说明,但相同的课题并不局限于探针,利用操作线进行操作的全部医用器械,均产生这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产生的,提供一种能够沿轴线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用于插通操作线的副管腔的医用器械、探针、以及医用器械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木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12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心凹视网膜假体
- 下一篇:利用纹理化表面增强结合性的柔性电路/球囊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