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轨道车辆的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1418.0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8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S·霍赫罗特纳;G·内韦斯利;G·佩雷斯戈麦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韩长永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装置 轨道车辆 功能元件 轨道车 静止位置 行驶方向 低车架 优选 车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人的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布置在车辆、特别是轨道车辆、优选地低车架轨道车的车厢下方,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两个处于相互作用的功能元件,所述功能元件在静止位置中以水平位置并且横向于行驶方向布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其装备有这种安全装置,以及涉及一种用于在碰撞到车辆上之后保护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人的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在车厢下方布置在车辆、特别是轨道车辆的第一轮组之前。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装备有这种安全装置,以及涉及一种用于在碰撞到车辆上之后保护人的方法。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安全装置不仅防止已被部分地轧过的人继续朝着车轮的方向进入车辆下方,而且即将被轧过的人也通过使用其他的、与安全装置的激活相结合的措施在与安全装置接触之前被轻柔地拦住并且在最好的情况下又被从车辆下方推出来。
在此,安全装置多级地起作用并且通过独立的触发逻辑来触发,然而所述触发逻辑不是本发明的部分。
背景技术
由目前的现有技术公知了类似的工业中的多种安全装置,然而所述安全装置的目的都在于,减少或者甚至避免最初碰撞(行人最初碰撞到车辆上),也就是说,行人根本不接触车辆结构。
与此相对地,本发明主要致力于避免在二次碰撞之后继续伤害行人、即行人在与车辆撞击之后并且在可能时被撞飞情况之后躺在地面上并且即将被轧过。
此外,由目前的现有技术公知了轨道车辆工业中的机械的阻挡器装置,所述阻挡器装置通过相应的机械装置由二次碰撞之后的行人触发。在大部分的情况中,所述机械装置同样装配在车辆正面之上/之下并且在利用“运动学延迟装置”激活有效的阻挡器时触发、即通过这两个机械装置的间距来触发。这意味着,必须强制地存在这两个机械装置的一定的间距,以便实现在每个行驶速度下在激活触发机械装置之后使有效的阻挡器令人满意地完全伸出。这种保护装置已经在出版物DE 255173和DE 166218中说明。所述由此“冲压的安装空间”在新式的低车架轨道车中是有问题的,因为通常在车正面下方不存在足够的“自由距离”。
另一方面,新式的驾驶室/车正面的形状总是更通常是沿着行驶方向“流线型的”或者对于轨道车的运动学上的外部尺寸限界关系而言或多或少是“箭头状的”。这减少了在宽度上提供的安装空间。如果阻挡器不从车辆轮廓伸出,那么因此阻挡器不能覆盖最大的车辆宽度。因此存在下述危险,行人可能进入车辆下方的未保护的侧面区域中。
此外公知了一种阻挡器机械装置,其直接在车辆正面之后安装在车辆下部结构上并且在运行中持续稳定地作用。所述阻挡器可以构造为弹性的结构或者构造为弹性地安装在下部结构上并且具有距车道的“剩余间隙”。然而所述保留的对于运行起作用的剩余间隙显示出关于小型障碍物的不安全性。
此外公知了一种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装配在车辆正面并且由于轨道车较长的停止距离和停止时间必须足够长地保持内压力。例如在EP1172261A1中公开了这种装置。
由类似的工业中公知了一种安全气囊,应该对于行人还在车辆正面的前方被轧过的过程之前开始激活所述安全气囊。在此,公知了多种形式的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装配在前部的车正面上,以便减少或避免行人与车辆正面结构的最初碰撞。在此,特别是参考出版物DE 10233593A1和DE 102006057655A1。
在机械的阻挡器机械装置中,所述阻挡器机械装置借助于机械的触发从静止位置到达作用位置,构型的焦点在于触发过程的用于完全激活的“运动学”间距。所述构型特定地与公共设施相匹配。
在永久性激活和作用的阻挡器机械装置中,可以确定距车道的可能的最小“剩余间隙”,以便实现关于垂直的半径的所有行驶状态(上坡或下坡行驶),而不通过存在过大的间隙而过多地降低预定的作用效果。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未经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1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