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吸收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1746.0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8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古贺敦雄;大石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7/12 | 分类号: | F16F7/12;F16F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吸收 部件 | ||
1.一种冲击吸收部件,在部件的冲击吸收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受到冲击负载时,吸收冲击能量,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部件构成为,部件截面的最长周长的50%以上是将层叠金属板成形加工成具有至少两条棱线的形状而成的部件,该层叠金属板在芯层的两面接合层叠由与所述芯层相比杨氏模量以及密度更大的金属板构成的表层,且截面相同,所述表层的板厚(tf)与所述芯层的板厚(tc)的板厚比(tc/tf)在10.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部件的部件截面的形状是全开口截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部件的部件截面的形状是局部开口截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部件的部件截面的形状是全闭口截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层叠金属板的所述表层的杨氏模量(Ef)与所述芯层的杨氏模量(Ec)的杨氏模量比(Ec/Ef)是1/10~1/10000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杨氏模量比(Ec/Ef)是1/10~1/100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棱线的间隔至少是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表层与所述芯层的剪切粘合强度在25MPa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表层与芯层的接合层叠是基于钎料或导电性粘合剂的粘合。
10.一种冲击吸收部件,在部件的冲击吸收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受到冲击负载时,吸收冲击能量,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部件由对层叠金属板进行成形加工而成的部件构成,该层叠金属板在芯层的两面层叠有由与所述芯层相比杨氏模量更大的金属板构成的表层,所述表层的板厚(tf)与所述芯层的板厚(tc)的板厚比(tc/tf)是2.0~7.0,且所述层叠金属板的截面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板厚比(tc/tf)是3.5~5.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杨氏模量比(Ec/Ef)是1/10~1/1000。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层叠金属板成形加工为具有至少四条棱线的形状,
所述棱线的间隔分别为50~8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部件,其中,
所述层叠金属板在所述表层以及所述芯层之间还具备接合层,
所述接合层的剪切弹性模量是30~50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17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