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将多能干细胞诱导至损伤部位的迁移因子的药物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1901.9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8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出泽真理;滕吉好则;吉田正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Clio;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31/4164;A61K31/417;A61K31/42;A61K31/4439;A61K31/661;A61P9/10;A61P17/02;A61P29/00;A61P35/00;A61P43/00 |
代理公司: | 31283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薛琦;钟华<国际申请>=PCT/JP20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多能 干细胞 诱导 损伤 部位 迁移 因子 药物 组合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定将对新的医疗用途有用的多能干细胞(Muse细胞)诱导至损伤部位的迁移因子,并且提供包含在使用Muse细胞的再生医疗中,用于促进组织再生的迁移因子的药物组合物。与非Muse细胞进行比较,本发明确定了Muse细胞中特殊表达的受体,确认了针对该受体的配体能发挥迁移因子的作用。在本发明中,鉴定了1‑磷酸‑鞘氨醇(S1P)为迁移因子,因此本发明涉及包括S1P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将多能干细胞诱导至损伤部位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将多能干细胞诱导至损伤部位的迁移因子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对组织再生做出贡献的生物体来源的细胞正受到关注。作为从成体得到的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例如已知的具有向骨、软骨、脂肪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等分化的能力的骨髓间充质细胞部分(MSC)(非专利文献1和2),但它是包括各种细胞的细胞群,承担其分化能力的细胞实体未知,治疗效果的偏差较大。另外,公布了iPS细胞(专利文献1)作为成体来源的多能干细胞,但是iPS细胞的建立需要在作为间充质细胞部分的皮肤纤维芽细胞等中将特定的基因、特定的化合物导入体细胞这样极其复杂的操作,而且iPS细胞还具有高的肿瘤形成能力,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极高的障碍。
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之一的出泽氏的研究,发现了在间充质细胞部分中存在、不进行诱导操作能够获得的、以SSEA-3(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3: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3)作为表面抗原的多能干细胞(Multilineage-differentiating StressEnduring cells;Muse细胞)承担了间充质细胞部分所具有的多能性,了解到具有能应用于以组织再生为目标的疾病治疗的可能性(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4)。另外,了解到多能干细胞(Muse细胞)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间充质组织中,当生物体组织发生损伤时,聚集于该部位,担负组织再生(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然而,不仅Muse细胞被诱导到损伤的组织的机理尚未阐明,将Muse细胞诱导至损伤部位的迁移因子也未鉴定出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83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WO2011/007900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Dezawa,M.,et al.,J.Clin.Invest.,Vol.113,p.1701-1710(2004)
非专利文献2:Dezawa,M.,et al.,Science,Vol.309,p.314-317(2005)
非专利文献3:Kuroda,Y.,et al.,Proc.Natl.Acad.Sci.USA,Vol.107,p.8639-8643(2010)
非专利文献4:Wakao,S,et al.,Proc.Natl.Acad.Sci.USA,Vol.108,p.9875-9880(201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再生医疗中,使用多能干细胞(Muse细胞)的医疗用途,和鉴定增强Muse细胞的迁移活性,使Muse细胞高效地聚集于损伤部位的迁移因子,并且提供含有迁移因子的药物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Clio;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未经株式会社Clio;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19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泵系统
- 下一篇:治疗和预防远端缺血-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