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3827.4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0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川上裕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11/04 | 分类号: | B60C11/04;B60C11/11;B60C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轮胎负载转动期间,胎面部发热并且经受高温,这导致诸如热剥离等各种故障。因此,为了降低胎面部的温度,需要降低发热或促进散热。
传统地,为了降低胎面部的温度,已采用如下方法:以移除作为热源的胎面橡胶的方式在胎面部形成槽,从而增加胎面部的表面积以便提高散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为了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还已知如下技术:其中,相对于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窄槽,设置在与窄槽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小槽,使得干扰窄槽内的空气流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57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303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宽度小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槽中,难以在槽内产生空气流动。此外,为了提高降低温度的效果,还必须增加槽的数量。然而,槽的数量增加会导致陆部的刚性下降,使得耐磨耗性和操纵稳定性恶化。
因此,提供一种在确保陆部的刚性的情况下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的充气轮胎是有益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提供如下的充气轮胎是有益的,该充气轮胎包括窄槽,所述窄槽形成于胎面接地面,所述窄槽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比槽深小的槽宽,所述窄槽的至少一端在陆部内终止,开口到所述胎面接地面的空气流入部形成于所述窄槽的槽壁面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槽壁面在轮胎周向上彼此面对,充气轮胎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窄槽具有最大深度D1,所述空气流入部具有最大深度D2,所述D1和D2满足:1≤D1/D2≤15。
发明的效果
能够提供一种在确保陆部的刚性的情况下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的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1的(b)是沿着图1的(a)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2的(a)是形成于陆部的窄槽和空气流入部的示意图;
图2的(b)是沿着图2的(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2的(c)是沿着图2的(a)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图2的(d)是沿着图2的(a)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2的(e)是沿着图2的(a)的线E-E’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充气轮胎的内部结构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4分别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作用的图;
图5分别为窄槽内部的风速矢量的图;
图6分别为流入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7分别为流入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8分别为流入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9分别为流入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实施例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通过示例说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
图1的(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充气轮胎的胎面接地面1包括:中央周向槽2,其在轮胎赤道面CL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一对中间周向槽3,其夹着中央周向槽2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一对侧方周向槽4,其在中间周向槽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中间横向槽5,其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与中间周向槽3和侧方周向槽4连通;以及侧方横向槽6,其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与侧方周向槽4连通并且朝向胎面接地面端TE延伸。
中央周向槽2和中间周向槽3一起限定了夹着轮胎赤道面CL的一对肋状中央陆部7。中间周向槽3、侧方周向槽4和中间横向槽5一起限定了花纹块形状的中间陆部8。侧方周向槽4和侧方横向槽6一起限定了花纹块形状的侧方陆部9。这里,通过示例在图中示出胎面花纹,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基于肋的花纹、基于块的花纹或其他任意花纹。中间横向槽5和侧方横向槽6可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并且可以具有非恒定宽度。侧方横向槽6不需要与胎面接地面端TE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38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