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烧结炉处的管束热量回收器以及利用烧结炉和管束热量回收器的热传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17363.4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4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E.埃尔恩斯特;T.舒普;R.阿尔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凯恩粉末冶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22 | 分类号: | F28F9/22;F27D17/00;F28D7/00;F28D7/16;F28D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张昱 |
地址: | 德国拉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炉 管束 热量 回收 以及 利用 传递 方法 | ||
1.用于至少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之间的热传递的管束热量回收器(1),优选用于通过热能从所述第三流体到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上的传递来加热至少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其中,所述管束热量回收器(1)布置在烧结炉处,所述管束热量回收器(1)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管束(2)和至少一个第二管束(6),所述第一管束(2)具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管束入口(3)、第一管(4)以及第一管束出口(5),所述第二管束(6)具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流体的第二管束入口(7)、第二管(8)以及第二管束出口(9),
-用于引导所述第三流体的外管(10),其中,所述第一管束(2)和所述第二管束(6)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外管(10)内部,并且
-额外地包括布置在所述外管(10)的内部区域中的用于沿着至少局部螺旋状的走向强制引导第三流体的流体引导系统,其中,所述流体引导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体引导构件(11),
其中,所述第三流体是流动的烧结炉废气。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热量回收器(1),其中,至少所述第一流体引导构件(11)具有至少一个凹槽(12),所述凹槽构造成用于至少所述第一管(4)的管通道。
3.按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束热量回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4)和所述第二管(8)相互平行地定向。
4.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束热量回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引导构件(11)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平坦的板材。
5.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束热量回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引导构件(11)布置在所述外管(10)的至少一个内壁处。
6.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束热量回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引导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二流体引导构件(13),并且该管束热量回收器具有至少一个优选构造成板材的流体分离器(14),并且所述流体分离器
-布置在所述第一管(4)和所述第二管(8)之间,并且/或者
-布置在所述第一流体引导构件(11)和所述第二流体引导构件(13)之间。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束热量回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分离器(14)布置在位于所述第一管束(2)和所述第二管束(6)之间的区域内,并且实现从所述第一管束(2)的区域倒流到所述第二管束(6)的区域。
8.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束热量回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束入口(3)和所述第二管束入口(7)布置在所述外管(10)的相同的端部上。
9.按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束热量回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束入口(3)和所述第二管束入口(7)布置在外管(10)的相反的端部上。
10.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束热量回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具有矩形的、基本上矩形的、椭圆形的或者圆形的横截面。
11.利用烧结炉和管束热量回收器(1)、尤其按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束热量回收器(1)、利用至少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之间的热传递的热传递方法,优选用于通过热能从所述第三流体到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上的传递来加热至少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分开并且至少沿着区段相互平行地引导,并且其中,所述第三流体在其沿着管束热量回收器的纵向延伸方向流动时借助于流体引导系统基本上沿着螺旋形的走向进行强制引导。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体具有相反于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方向分量。
13.按权利要求11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体环流至少一个引导所述第一流体的管(4)和/或至少一个引导所述第二流体的管(8)。
14.按权利要求1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环流所述引导第一流体和/或第二流体的管(4、8)引起第三流体的流动湍流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均匀地环流所述引导第一流体和/或第二流体的管(4、8)、优选所有位于管束热量回收器内部的管。
15.将管束热量回收器在烧结炉处用于优选借助于按权利要求1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传递方法、借助于作为第三流体流过管束热量回收器的烧结炉废气加热至少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凯恩粉末冶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吉凯恩粉末冶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736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