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整体RFI保护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8178.7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9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唐纳德·安德鲁·伯里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光电通信RF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H01R13/622;H01R4/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吴启超 |
地址: | 美国亚***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整体 rfi 保护 同轴电缆 连接器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将同轴电缆的末端耦接至端子且提供RF屏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具有耦接器、主体、支柱和/或带有整体接触部分的保持器,所述整体接触部分与所述支柱或所述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整体以建立电连续性。以此方式,就可通过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所述耦接器、所述支柱和/或所述保持器而非通过使用与所述耦接器、所述支柱、所述主体以及所述保持器脱离的部件建立电连续性以便提供RF屏蔽,使得无论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端子的所述耦接的紧密程度如何,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器传输的电信号的完整性都得以维持。当组装时,所述耦接器及所述支柱或所述保持器提供至少一条迂回路径,从而形成RF屏蔽,使得寄生RF信号衰减。
相关的申请案
本申请案根据35U.S.C.§120主张2013年3月15日申请的美国申请案号13/833,793的优先权权益,所述申请案内容为本案的依据且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案技术涉及同轴电缆连接器,并且具体来说,涉及提供射频干扰(radio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保护和接地屏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连接器(诸如F型连接器)用于将同轴电缆附接至另一物体或器具,例如,电视机、DVD播放器、调制解调器或具有适于与连接器接合的端子的其他电子通信装置。器具端子包括内部导体以及周围外部导体。
同轴电缆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中心导体。中心导体是被介电材料环绕,并且介电材料是被外部导体环绕,这个外部导体可呈导电箔和/或编织护鞘的形式。通常,外部导体维持处于接地电位,以便为中心导体传输的信号屏蔽干扰噪声,并且维持信号路径上的所需连续阻抗。外部导体通常是被塑料电缆护套环绕,所述塑料电缆护套使外部导体电绝缘并为外部导体提供机械保护。在将同轴连接器安装至同轴电缆末端之前,通常通过剥离护套端部以暴露外部导体的端部来处理同轴电缆的末端。类似地,通常剥离部分电介质以暴露中心导体端部。
行业中已知为“F型连接器”类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通常包括在同轴电缆的所制备的末端被设计成在介电材料上方、并且在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下方来滑动的管状支柱。如果该电缆的外部导体包括编织护鞘,那么暴露编织护鞘通常向后翻折至电缆护套的上方。电缆护套和向后翻折的外部导体大体围绕管状支柱延伸,并且通常接收在连接器的外部主体中;连接器的这个外部主体通常牢固地固定至管状支柱。耦接器通常是围绕管状支柱可旋转地固定,并且包括用于与器具端子的外部导体上形成的外螺纹相接合的内螺纹区。
在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至电视机、设备箱、调制解调器、计算机或其他器具的端子时,重要的是,实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器具端子的外部导体之间的可靠的电连接。通常,这个目标常常通过确保该连接器的耦合器完全地拧紧在器具的端口上实现。当完全拧紧时,连接器的管状支柱头部与器具端口的外部导体边缘直接接合,由此在器具端口的外部导体与管状支柱之间形成直接的电接地连接;继而,管状支柱与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接合。
随着某些CATV系统运营商向业主提供的自安装工具包用量增加,由于视频系统中的不良图像质量和/或计算机/因特网系统中的不良数据性能,客户投诉随之增多。另外,CATV系统运营商发现由于不良射频(“RF”)信号进入运营商的系统而诱发的上游数据问题。此类投诉导致CATV系统运营商不得不派出技术人员解决问题。技术人员多次报告引起问题的原因是F型连接器配件松动,这有时是由于业主安装自安装工具包的方式不当造成的。安装不当或松动的连接器可能导致不良信号传输,原因在于装置之间的电路径并不连续,从而导致在来自一或更多外部源的RF能量可进入连接器/电缆布置的位置处导致进入不期望的RF信号,而引起信噪比问题,进而导致不可接受的图像或数据性能。具体而言,RF信号可从诸如手机、计算机等无线装置进入CATV系统,尤其是在700MHz至800MHz传输范围内,这会导致射频干扰(RF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光电通信RF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康宁光电通信RF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81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