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集成电路的电化学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8241.7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8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S·J·斯佩希特;J·T·伯里科夫;W·F·莫里西;F·F·舍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列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10/42;H05K1/18;G01R3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王颖;陈文青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集成电路 电化学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集成电路的电化学电池。
背景技术
电化学电池或蓄电池通常用作电能来源。蓄电池包括通常称作阳极的 负电极和通常称作阴极的正电极。阳极含有可被氧化的活性材料。阴极含 有可被还原的活性材料。阳极活性材料能够还原阴极活性物质。分隔体设 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在蓄电池中也包括电解质。前述组件一般设置在金 属罐内。
当使用蓄电池作为装置中的电能来源时,蓄电池的阳极与阴极发生电 接触,使电子流过装置,并且允许发生各自的氧化和还原反应以提供电能 给装置。与阳极和阴极接触的电解质含有流过位于电极之间的分隔体的离 子,以在放电过程中保持蓄电池整体的电荷平衡。
蓄电池测试仪可用于测定蓄电池的特性,诸如剩余的蓄电池容量。一 种示例类型的常见蓄电池测试仪置于蓄电池上方,其已知为热致变色型测 试仪。在热致变色型蓄电池测试仪中,可能存在一个由消费者手动按下一 个或两个按钮开关来完成的电路。一旦按下开关,消费者就已经将蓄电池 连接至热致变色型测试仪。热致变色型测试仪可包括一个银电阻器,例如 一个平坦的银层,其具有可变的宽度,使得电阻也沿其长度方向发生变 化。当电流流经银电阻器时,耗散的电能产生热量,其改变了在银电阻器 上方的热致变色油墨显示器的颜色。热致变色油墨显示器被布置成测量仪 以指示蓄电池的相对容量。然而,为了使用热致变色型蓄电池测试仪测试 蓄电池,通常必须手动固定蓄电池和/或从装置上移除蓄电池。期望有不需 要在消费者和蓄电池之间的手动相互作用的其它蓄电池测试仪系统。此 外,包括高级处理和通信能力并且不增加蓄电池总体尺寸的蓄电池测试仪 系统是期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的外壳的电化学电池。外壳包括 阳极、阴极、电解质、设置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分隔体、和电解质。端帽 组件被装配在外壳的至少一个开口端内。端帽组件包括集流体、密封件、 和端帽。集成电路定位在端帽表面上。
附图说明
虽然在说明书之后提供了特别指出和清楚地要求保护本主题的权利要 求书,其被认为形成本发明,但是据信通过下面的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更 好地理解本发明。
图1是圆柱形电化学电池的横截面。
图2是棱柱形电化学电池的透视图。
图3是包括本发明的集成电路的电化学电池的局部横截面。
图4是包括本发明的集成电路的另一个电化学电池的局部横截面。
图5是包括本发明的集成电路的另一个电化学电池的局部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电化学电池或蓄电池可为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一次蓄电池意味着仅 放电(例如至耗尽)一次,然后被废弃。一次蓄电池描述于例如David Linden的HandbookofBatteries(McGraw-Hill,第4版,2011)中。二次蓄 电池旨在进行再充电。二次蓄电池可进行放电并且随后再充电多次,例如 超过五十次,超过一百次,或超过一千次。二次蓄电池描述于例如David Linden的HandbookofBatteries(McGraw-Hill,第4版,2011)中。蓄电池 可包含含水或非水电解质。因此,蓄电池可包括各种电化学电偶和电解质 组合。虽然本文提供的描述和示例涉及一次蓄电池,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碱 性一次蓄电池,应当理解,本发明适用于一次蓄电池和二次蓄电池两者, 并且无论它们的实施例如何,它们均在本专利申请的范围内。
参见图1,示例性的圆柱形电化学电池或蓄电池10包括阴极12、阳极 14、分隔体16和外壳18。蓄电池10也包括集流体20;密封件(也称为绝 缘体或索环)22;和端帽24。端帽24、集流体20、和密封件22形成端帽 组件30。端帽组件30可用作蓄电池10的负端子。支托26位于蓄电池10 的与端帽组件30相对的端部。当端帽组件30作为蓄电池10的负端子起作 用时,支托26可用作蓄电池10的正端子。电解质溶液(未示出)分散在 整个蓄电池1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列公司,未经吉列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82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