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保护膜的玻璃制品和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8971.7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2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竹中敦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17/28 | 分类号: | C03C17/28;C03C17/32;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膜 玻璃制品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保护膜的玻璃制品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玻璃制品,其表面容易受到污染,暴露于外部气氛时,气氛中所含的灰尘、有机物等附着,立即被污染。特别是,对于平板显示器(FPD)等精密机器中使用的玻璃制品,为了不产生由灰尘、有机物等导致的污染,必须以清洁的状态处理其表面。因此,其制造利用洁净室等进行。
然而,例如,FPD用的玻璃基板的情况下,为了在制造这样的玻璃基板后对显示器用的制品进行加工,进行了将该玻璃基板运输至显示器制造工厂并保管等。此时,在玻璃基板制造时,即使作为非常清洁的表面进行制造,在其使用时(显示器制造时),产生某些污染的情况较多。作为其原因之一,预先充分进行了将衬纸夹持在基板间以使玻璃基板彼此不接触,但可以认为,有被该衬纸来源的TiO2微粒、硅球污染的可能性。
另外,这样的表面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迄今为止,对想要防止玻璃制品的表面污染的手法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已知有以下方法:为了从玻璃制品刚制造后开始进行保护,通过在玻璃制品的制造工艺中组入该手法从而对玻璃制品的表面进行保护。该方法为通过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在高于175℃的高温的热的玻璃制品的表面上形成疏水性涂层,实施玻璃制品的切断、粗摩擦、研磨的玻璃的处理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
进而,还已经有以下保护膜:包含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保护膜(参照专利文献2);在与亲水性构件的表面为相对侧使亲水基团的一部分取向而得到的水溶性涂层(参照专利文献3);具有羟基、羧基等作为亲水性基团的长链有机材料(参照专利文献4);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190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119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4622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1167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保护膜的形成被组入玻璃制品的制造工艺中,无法适用于在玻璃制品制造后进入研磨工序的情况。另外,对于专利文献2~4所述的保护膜,与玻璃制品表面的硅烷醇基的相互作用弱,因此可以认为,其形成需要工夫,且保护膜较不稳定。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便的操作容易地进行保护膜的形成、去除、保护膜比较稳定、且能够有效地赋予防止污染的效果的新型保护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带保护膜的玻璃制品的特征在于,在玻璃制品的表面具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平均分子量为500~1000万的阳离子聚合物,其中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含具有碳数为8以上的疏水性基团的吡啶盐。
另外,本发明的带保护膜的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具备以下工序:使包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平均分子量为500~1000万的阳离子聚合物的溶液与玻璃制品的表面接触并干燥,形成包含前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前述阳离子聚合物的保护膜,其中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含具有碳数为8以上的疏水性基团的吡啶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带保护膜的玻璃制品和其制造方法,在玻璃制品的表面设置保护膜,自玻璃制品制造起至使用为止的期间可以防止异物附着等污染。另外,对于该保护膜,在玻璃制品使用前,可以通过水清洗或碱清洗等简便的操作容易地去除保护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带保护膜的玻璃制品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2为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TiO2微粒的残留量的图。
图3为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与纯水的接触角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发明的带保护膜的玻璃制品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带保护膜的玻璃制品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本发明的带保护膜的玻璃制品1由玻璃制品2、和形成于其表面的保护膜3构成。
此处使用的玻璃制品2只要为在其表面玻璃露出的玻璃制品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列举。需要说明的是,特别优选适用于与要求玻璃制品的表面保持清洁的半导体制品的制造有关而使用的玻璃制品,例如,平板显示器(FPD)用玻璃基板、光学多层膜基板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89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