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的电子的用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9041.3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0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T.克罗普夫;W.凯泽;F.施魏格;R.伦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1H9/02;H01H13/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挺;宣力伟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 用户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的电子的用户装置,尤其是以电子钥匙(FZS)为形式,其包括下述的特征。该用户装置具有自身形状稳固的按键(TA21),该按键用于由用户操控。此外,该用户装置具有可以容易变形的膜片(M12),该膜片包括第一侧,该第一侧带有至少一个支承区段(LAX),至少一个按键经由挺杆支承在所述支承区段上;以及带有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区段独立的、用于承接按键的操控并且将按键的操控传递到电开关元件(SE)上的操控区段。此外设置了自身形状稳固的框架(RA2),该框架承载在对置于第一侧的第二侧上的膜片,其中框架在与膜片的组合状态中在至少一个支承区段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穿通部(DX),在操控至少一个按键的情况下膜片借助于挺杆穿过该穿通部而移动并且根据穿通部的大小和/或形状而提供用于回复按键的力。由于在能够移动通过第一穿通部的支承区段上的回复力的产生和在操控区段的区域中的开关功能的分离,便赋予了在便携式的电子的用户装置的设计中的较大的自由度,其中始终赋予了开关元件的可靠的触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的电子的用户装置,尤其是以用于车辆的电子钥匙为形式。
背景技术
当今存在对便携式的电子的用户装置、例如用于车辆的电子钥匙或者说无线钥匙的需求,所述钥匙根据客户期望应实现带有任意的按键形状的任意的设计变型方案。此外,所追求的日益在于,将便携式的电子的用户装置在其尺寸中、尤其在其结构高度中减小,以便改善携带舒适性。在此的问题在于,由于尤其有待通过用户操控的按键的设计多样性,必须保证的是,在这些按键的操控中也触发相应的开关元件,以便实施相应的功能、例如发送用于车辆的车门解开信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最小化的结构高度中提供便携式的电子的用户装置,该高度保证了功能的保险的触发。
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而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
在此,便携式的电子的用户装置、尤其在用于车辆的电子钥匙的实施中包括下述的特征。该用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自身形状稳固的按键,该按键用于由用户操控。在此,自身形状稳固的按键能够例如由硬塑料形成、尤其由热塑性塑料形成。此外,便携式的电子的用户装置包括可以容易变形的或者说弹性的膜片,该膜片包括第一侧,该第一侧带有至少一个支承区段,至少一个按键经由挺杆支承在所述支承区段上;以及带有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区段独立的、用于承接按键的操控并且将按键的操控传递到电开关元件上的操控区段。在此,膜片能够由橡胶构造。开关元件能够例如设计为所谓的“Micro switch”(微型开关)或者按键。此外,便携式的电子的用户装置具有自身形状稳固的框架,该框架承载在对置于第一侧的第二侧上的膜片,其中框架(在与膜片的组合状态中)在至少一个支承区段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穿通部,在操控至少一个按键的情况下膜片穿过该穿通部(借助于挺杆)而移动并且根据穿通部的大小和/或形状而提供用于回复按键的力。换而言之,膜片提供了弹簧力,该膜片在至少一个支承区段的区域中借助于挺杆而从该膜片的形状中带出地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穿通部,该弹簧力向着按键的方向起作用并且因而作用到用户的操控按键的手指上。如果例如穿通部的大小或者说穿通部的直径相比于挺杆直径较小地构造,则在操控按键的情况下仅仅比较少的膜片材料通过第一穿通部而移动,其中由此该较少的材料强烈地变形并且快速地获得了较高的弹簧力或者说回复力。如果反之支承区段相比于挺杆较大,则相比于刚刚所描述的第一种情况比较多的膜片材料通过第一穿通部而移动,从而该材料仅仅较少地变形并且因此回复力也较少地保留。
本发明因此通过在操控区段中的开关功能和在至少一个支承区段的区域中的回复功能或者说力/位移功能的分离而实现了在设置支承区段情况下的较大的设计方面的自由度,从而通过至少一个按键在一个或多个支承区段上的最佳支承保证了按键操控向电开关元件的可靠的传递。尤其,能够通过设置在支承区段下方的第一穿通部的大小和/或形状来设定在按键操控中的触觉特性、尤其是按照客户期望的触觉特性曲线。此外,通过回复元件和开关元件的分离或者说“并列布置”能够获得较小的结构空间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90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