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结构体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20499.0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2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和哉;加藤智则;菊地真由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1/08;C08G6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针孔性、氧阻隔性和层间密合强度优异的多层结构体,以及柔软性和燃料阻隔性优异的多层结构体。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由氧导致的食品变质、腐烂、氧化等劣化,正在应用将具有氧阻隔性的树脂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其中,作为氧阻隔性优异的树脂,已知有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正应用于广泛种类的食品的包装材料。
另一方面,由于MXD6的柔软性差且耐针孔性不良,因此为了达到改善耐针孔性的恶化且显示出高气体阻隔性的食品包装材料,正在进行各种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以特定比例含有特定的脂肪酸系双酰胺和改性聚烯烃的聚酰胺层层叠在MXD6层的双面而成的层叠薄膜。另外,公开了以下内容:在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使用尼龙6作为上述聚酰胺层,按尼龙6/粘接剂/MXD6/粘接剂/尼龙6的层结构,使用双轴拉伸机将各层厚为45/5/50/5/45μm的未拉伸片拉伸为厚15μm的层叠薄膜。
另外,以往已知聚烯烃制的软管、管和管道等筒状成形体。聚烯烃制的筒状成形体因耐化学药品性优异而被用于广泛的用途中,例如,作为用于向各房屋中供给自来水的自来水配管使用。
在向各房屋供给自来水时,在从自来水主管至各房屋的地下埋设自来水配管。在聚烯烃制品当中,聚乙烯制的筒状成形体因质量轻且柔软性优异、便于卷绕于卷芯而运至埋设自来水配管的现场等的理由,在自来水配管中通常使用聚乙烯管并且被广泛普及。
另一方面,煤油配管等燃料配管也埋设于地下,该燃料配管通常主要是铜制产品,会存在源自于燃料配管的劣化而略微发生向土中泄漏燃料的情况。因此,在埋设于地下的自来水配管附近埋设燃料配管时,会发生来自燃料配管泄漏的燃料向聚乙烯管中的水中渗透而使自来水附着燃料臭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方法:将树脂层与金属层层叠而成的金属层压薄膜作为自来水配管用保护层,使用上述自来水配管用保护层对埋设于地下的自来水配管进行包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68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2300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使尼龙6在MXD6层的双面层叠的层叠薄膜,由于尼龙6的氧阻隔性差,因此MXD6层需要一定以上的厚度。另外,为了使层叠薄膜具有层间密合性,需要隔着粘接剂层来层叠尼龙6和MXD6。这样,尚未实现可以全部满足耐针孔性、氧阻隔性和层间密合强度的层叠薄膜。因此,具有氧阻隔性的层叠薄膜的上述特性存在改善的余地。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中,对于一次成形的配管需要实施进一步覆盖保护层的加工,因此自来水配管的生产率差、作业也复杂而难以称为具有实用性。因此,要求不需要保护层等地使自来水配管单独具备燃料阻隔性。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MXD6等具有氧阻隔性的聚酰胺层且耐针孔性、氧阻隔性和层间密合强度优异的多层结构体。
进一步,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聚烯烃制的优异柔软性、且可以适用于自来水配管的柔软性和燃料阻隔性优异的多层结构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发现,对于在片、薄膜等多层结构体中,使该多层结构体的至少1层成为特定的聚醚聚酰胺层,这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本发明。
进一步,本发明人等发现,对于在筒状成型体等多层结构体中,使其成为具有聚烯烃层和特定的聚醚聚酰胺层的多层结构,这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多层结构体。
<1>一种多层结构体,其具有聚酰胺层(A)和聚醚聚酰胺层(B),
上述聚酰胺层(A)含有聚酰胺(a),前述聚酰胺(a)的二胺结构单元包含源自苯二甲胺(a-1)的结构单元、二羧酸结构单元包含源自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a-2)的结构单元,
上述聚醚聚酰胺层(B)含有聚醚聚酰胺(b),前述聚醚聚酰胺(b)的二胺结构单元包含源自下述通式(1)所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b-1)和苯二甲胺(b-2)的结构单元、二羧酸结构单元包含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b-3)的结构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04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头枕运动装置
- 下一篇:用于控制阀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