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20686.9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1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学;千叶亮;濑尾崇志;麻生川克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B60K17/14;F16D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轮内 电动机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其经由位移吸收机构而将来自驱动单元主体的驱动输出轴、和相对于壳体部件由轮毂轴承支撑的轮毂轴连结。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经由位移吸收机构而将驱动输出轴、和由轮毂轴承支撑的轮毂轴连结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位移吸收机构是如下机构,即,通过防止/抑制轮毂轴承的位移/倾斜向驱动单元主体所具有的齿轮系、电动机传递,从而防止/抑制其对齿轮啮合部、电动机的影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形成为如下构造,即,在从位移吸收机构向车轮侧延伸的轴部的前端部设置有轮毂,车轮被螺栓固定于该轮毂的车轮安装面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04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位移吸收机构的轴向全长配置为与车轮安装面相比更靠车内侧。因此,相对于车轮的位置,驱动单元主体与位移吸收机构的轴向全长相对应地配置于车内侧,有可能使车载性变差。另外,在不当地将驱动单元主体配置于车外侧的情况下,位移吸收机构的轴向跨距变短,位移吸收性能有可能与其相应地降低。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实现车载性的确保和位移吸收性能的确保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特征在于,
将来自驱动单元主体的驱动输出轴、和由轮毂轴承支撑的轮毂轴连结的位移吸收机构具有:输出轴侧驱动传递嵌合部,其通过所述驱动输出轴的第1内齿部和齿轮联轴器轴的第1外齿部啮合而成;以及轮毂轴侧驱动传递嵌合部,其通过所述轮毂轴的第2内齿部和所述齿轮联轴器轴的第2外齿部啮合而成,
所述位移吸收机构的齿轮联轴器轴的所述第2外齿部配置为,与所述轮毂轴中用于安装车轮的车轮安装面相比沿轴向更靠车外侧。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中,将位移吸收机构的齿轮联轴器轴的第2外齿部配置为与车轮安装面相比沿轴向更靠车外侧。因此,能够将驱动单元主体的设置位置配置于车外侧,能够将单元整体的轴向尺寸抑制得较小,车载布局性优异。在此基础上,能够确保位移吸收机构的轴向跨距较长,与该跨距较短的结构相比,能够获得较高的位移吸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整个剖面的整体剖面图。
图2是表示将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分为驱动单元主体、位移吸收机构以及车轮构造的结构的分解剖面图。
图3是将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位移吸收机构及其周围放大而示出的放大剖面图。
图4A是对吸收位移吸收机构中的轮毂轴承的位移/倾斜的位移吸收作用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无位移时的作用说明图。
图4B是对吸收位移吸收机构中的轮毂轴承的位移/倾斜的位移吸收作用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平行位移时的作用说明图。
图4C是对吸收位移吸收机构中的轮毂轴承的位移/倾斜的位移吸收作用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倾斜位移时的作用说明图。
图4D是对吸收位移吸收机构中的轮毂轴承的位移/倾斜的位移吸收作用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轴向位移时的作用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车轴壳以及轮毂轴的构造的详情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中的安装于车轴壳的挡泥板的、从轴向观察的正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车轴壳以及轮毂轴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中的车轮用螺栓的装卸时的车轮用螺栓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实现本发明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对结构进行说明。
将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结构分为[单元整体的概略结构]、[驱动单元主体的详细结构]、[位移吸收机构的详细结构]、[车轮构造的详细结构]、[齿轮联轴器轴的组装构造的详细结构]、[车轴壳周围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单元整体的概略结构]
基于表示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整个剖面的图1,对单元整体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所述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左右后轮等,如图1所示,其具备驱动单元主体A、位移吸收机构B以及车轮构造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06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