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向转子铁心插入磁铁的磁铁插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1234.2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4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大岛巧;长谷川清;关川岳;松下靖志;堀晃久;岸伦人;涩川纮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5/03 | 分类号: | H02K15/03;H02K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铁心 磁铁 插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电动机的转子铁心插入磁铁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在电动车辆等中使用的电动机,已知向转子埋入永磁铁的永磁铁式同步电动机(下面,称为“PM电动机”)。并且,作为提高PM电动机的效率的方法,已知下述方法,即,对埋入的磁铁进行分割,降低涡流损耗。例如,在WO2001/095460中,将分割为多个的磁铁小片粘接而设置为1个长板状磁铁,将该长板状磁铁向转子铁心的磁铁插入孔插入。
发明内容
在上述文献中,为了使长板状磁铁成型,在将磁铁片排列在由有机树脂制成的外框中的状态下,从外部进行加压加热等,使磁铁片彼此粘接。因此,为了使长板状磁铁成型,需要较大的制造成本。
但是,如果为了削减长板状磁铁的成型所需的成本而将磁铁片分别向转子铁心的磁铁插入孔插入,则在未对磁铁片的角部进行倒角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下述情况,即,磁铁片在磁铁插入孔的中途被挂住,未到达至插入孔的里侧为止。另一方面,如果对插入的所有的磁铁片的角部进行倒角,则为了进行倒角,成本大幅度地增大,并且,与由于倒角而磁铁体积减小的情况相应地,磁铁的性能下降。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抑制成本增大及性能下降的同时向磁铁插入孔插入磁铁片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提供一种向转子铁心的磁铁插入方法,其将至少包含多个磁铁片在内的多个部件层叠为一列而作为集合体,将所述集合体向设置在电动机的转子铁心上的磁铁插入孔插入。在该 向转子铁心的磁铁插入方法中,将具有由进行了倒角的棱线包围的面的最前端部件配置为,使该面成为插入时的最前端侧端面,在最前端部件的插入方向后侧,将不具有进行了倒角的棱线的其他部件沿插入方向层叠为一列,以使得该其他部件在从插入孔侧进行投影的情况下隐藏在最前端部件的投影面内,并对最前端部件及其他部件进行暂时保持,制成集合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第1实施方式的磁铁插入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插入的多个磁铁片的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合体的示意图。
图4是对磁铁插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1图。
图5是对磁铁插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2图。
图6是对磁铁插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3图。
图7是对磁铁插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4图。
图8是表示集合体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合体的示意图。
图10是应用第2实施方式的磁铁插入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磁铁插入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磁铁插入装置1是下述装置,即,用于向由层叠钢板形成的转子铁心4的磁铁插入孔6中插入作为前端部件或其他部件的将多个磁铁片3层叠而成的集合体2。对集合体2的详细情况后述。
磁铁插入装置1具有:转子铁心支撑板5,其保持转子铁心4;磁铁承载部9,其作为保持集合体2的集合体承载部件;定位夹具7,其对集合体2的侧面进行保持;以及磁铁定位杆10,其将集合体2向定位夹具7进行按压。
磁铁承载部9由磁铁承载部驱动单元13驱动,从磁铁插入孔6的下方侧至上方侧为止而沿磁铁插入孔6的轴线移动。为了防止按照后述的方法定位的各磁铁片3在驱动过程中错位,使磁铁承载部驱动单元13为气缸等不会振动的单元。
磁铁定位杆10由定位杆驱动单元12驱动,在与磁铁插入孔6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定位夹具7由定位夹具直动单元14驱动,在与磁铁插入孔6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定位夹具7具有与集合体2的纸面右侧的侧面相对的面、以及与集合体2的纸面里侧的侧面相对的面。磁铁定位杆10及定位杆驱动单元12除了在图1中记载的结构以外,还具有从纸面表面侧朝向里侧移动的结构。
转子铁心支撑板5在转子铁心4的与磁铁插入孔6相对应的位置,具有比后述的集合体2的与磁铁插入孔6的轴线正交的剖面窄的开口部5A。
在这里,对集合体2进行说明。
图2、图3是用于对集合体2进行说明的图。图中的箭头表示向磁铁插入孔6插入时的行进方向(下面,称为插入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12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