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通信网络中失效的方法、节点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1829.8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0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Q.夏;Y.杨;D.朱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予红;付曼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通信 网络 失效 方法 节点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文中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在第二CN节点(205,407)中用于处理通信网络(200)中失效的方法。失效已造成在第二CN节点(205,407)与旧的第一CN节点(203a)之间的通信变得不可用。通信与会话相关联。在检测到失效时,第二CN节点将会话开始请求消息传送到新的第一CN节点(203b,405b,410b)。会话开始请求是恢复会话的请求。会话开始请求消息包括恢复标志,恢复标志指示用于在失效前建立的相同服务的会话的恢复,并且允许通信网络(200)中的RAN节点(201,403)接受会话开始请求消息。
技术领域
本文中的实施例一般涉及旧的第一核心网络(CN)节点、旧的第一CN节点中的方法、新的第一CN节点、新的第一CN节点中的方法、第二CN节点、第二CN节点中的方法、无线电接入网络(RAN)节点及RAN节点中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文中的实施例涉及处理通信网络中的失效。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通信网络中,无线装置经RAN与一个或更多个CN进行通信。通信网络例如也可称为无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系统、通信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或系统。
无线装置可以是订户可通过其接入运营商的网络提供的服务和运营商网络外的服务的装置,而运营商的RAN和CN提供到运营商的网络外服务的接入,例如到因特网的接入。无线装置可以是允许通过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信道进行通信的任何移动或固定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用户设备、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传感器、计量表、车辆、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媒体播放器、摄像头、机器到机器(M2M)装置、装置到装置(D2D)装置、物联网(IoT)装置或任何类型的消费者电子器件,例如但不限于电视、收音机、照明布置、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PC)。无线装置可以是便携式、小型、手持式、含计算机或车载装置,这些装置能够经无线电接入网络与诸如另一无线装置或服务器等另一实体传递话音和/或数据。
RAN覆盖某个地理区域,该区域分成多个小区区域,每个小区区域由一个RAN节点服务。视使用的技术和术语而定,RAN节点可称为基站,如无线电基站(RBS)、演进NodeB(eNB)、NodeB、B节点、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小区是指由在RAN节点站点的RAN节点提供无线电覆盖的地理区域。RAN节点与在RAN节点的范围内的无线装置进行通信。
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MBMS是“点到多点服务,其中,数据从单个来源实体传送到多个接收人。将相同数据传送到多个接收人允许共享网络资源。”MBMS提供两种模式:广播模式和多播模式。MBMS体系结构允许有效使用无线电网络和核心网络资源。演进MBMS (eMBMS)可被描述为MBMS的长期演进(LTE)版本。由于更高和更灵活的LTE比特率、单频网络操作和载波配置灵活性,eMBMS演进带来了改进的性能。
在MBMS中,有一些重要的网络节点或功能实体。多小区/多播协调实体(MCE)是负责用于MBMS传送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分配的网络节点或功能实体。MCE例如可与eNB共处。另一网络节点是MBMS网关(MBMS-GW),它是用于进入的广播/多播数据业务的入口点。MBMS-GW将数据分组广播到区域内的所有eNB。广播多播服务中心(BM-SC)是使通信网络支持MBMS所必需的网络节点或功能实体。BM-SC负责提供服务到最终用户。
MBMS中的一些参考点是Sn、SGmb和Sm。Sn是用于在MBMS-GW与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支持节点(SGSN)之间控制平面的参考点。SGmb是用于在BM-SC与MBMS-GW之间控制平面的参考点。Sm是用于在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与MBMS-GW之间控制平面的参考点。M3应用协议(M3AP)支持在MCE与MBMS-GW之间的M3接口。参考点也可称为接口。在参考点交换在节点之间的信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1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