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与电子和/或计算机设备无接触式交互的装置、以及配备有该装置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4423.5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8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迪迪埃·罗齐埃;克里斯多夫·布隆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快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1/16;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吴信刚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子 计算机 设备 接触 交互 装置 以及 配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接触的情况下经由至少一个命令物体(116)与被称为用户设备的电子和/或计算机设备(100)交互的装置(110),所述用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和至少一个第二部分(102、104),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和至少一个第二部分在使用中在彼此之间形成被称为使用角度的非零角度(108),所述装置(1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检测单元(112),其用于通过电容技术和在不接触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控制表面(118)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命令物体(116),所述第一控制表面(118)相对于所述用户设备(100)的第一部分(102)被限定,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12)包括被称为测量电极的几个电容式电极;所述测量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优选每个由处于被称为保护电位的交变电位的、被称为保护单元的第一单元(130)保护,所述保护电位与所述至少一个命令物体(116)的、被称为接地电位的电位不同,而与所述测量电极的电位基本相同;‑至少一个被称为保护单元的第二单元(132),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100)的第二部分(104)至少部分地保护在保护电位。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装置(110)的设备(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无接触的情况下与电子和/或计算机设备交互的装置,所述电子和/或计算机设备包括在彼此之间形成非零角度的至少两个部分。本发明还涉及配备有该装置的电子/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领域更特别地但非限制性地为实施电容检测技术的无接触式人机界面的领域。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便携式设备、例如便携式计算机配备有触摸屏并且提供与诸如智能电话和触摸平板电脑之类的便携式设备的人机界面相似的人机界面(HMI)功能。这些设备使用在屏幕上透明而在键盘处不透明的触摸板作为他们的界面。
这些板中的大部分使用电容技术。如今非常广泛使用的该技术允许检测在触摸表面上接触的一个或更多个物体(手指、触笔等)。
已知由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FR2893711描述了电容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允许检测在控制表面上几厘米距离处的手指的二维位置和超过10cm距离处的手的二维位置。
还已知由本申请人提交的、公布号为FR2971066A1的专利申请描述了如下界面,所述界面除了允许确定物体在由控制表面形成的平面中的二维位置之外,还允许确定控制表面和物体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且根据该垂直距离的值启动特定功能、例如深度导航功能。
然而,所有这些检测界面的检测范围和运行依赖于板的静电环境。当设备不平并且除了配备有检测界面的第一部分之外还包括与第一部分形成非零角度的第二部分时,接近度检测范围例如减小。该第二部分对由检测界面的电极生成的静电场产生干扰,并且使检测界面的性能和运行变差,特别是在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交界处。
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因此不适用于包括在彼此之间形成非零角度的至少两个部分的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在无接触的情况下与包括至少两个部分的设备交互的装置,所述两个部分彼此之间形成非零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在无接触的情况下与包括至少两个部分的设备交互的装置,所述两个部分彼此之间形成非零角度,并且提出了与现有解决方案相比在更长的距离处的三维无接触式交互。
最后,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在无接触的情况下与包括至少两个部分的设备交互的装置,所述两个部分彼此之间形成非零角度,所述装置允许比现有解决方案更精确的三维无接触式交互。
发明内容
通过一种用于在无接触情况下经由至少一个命令物体与电子和/或计算机设备(称为用户设备)交互的装置实现了这些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和至少一个第二部分,这些部分在使用中在彼此之间形成非零角度,所述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快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快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44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