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25372.8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9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吕进寿;金民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K.M.W.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6/00 | 分类号: | F21S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王建国;许伟群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站立 发光二极管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任意选择照明方向、散热特性优秀的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与室外照明相比,室内照明的照度低,安装于有限的空间,因而与直接照明相比,使用利用了反射板等的间接照明。即,需要在最大限度地防止光直接照射到使用者的眼睛的同时对室内进行照明。虽然所述室内照明可安装于室内的顶棚或壁面,但为了氛围灯及局部照明而安装站立式的照明。
最近,站立式照明不仅是室内照明,还被开发用作在发挥氛围灯作用的同时提高室内装饰效果的用途,为了营造多样的氛围,要求有效的室内照明灯。
而且,正在对利用了作为耗电低、寿命长、比原有荧光灯或白炽灯更环保的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的室内照明进行技术开发。
基本而言,发光二极管根据设置而能够释放多样的照度及颜色的光,但在家庭等室内使用方面,由于其设置复杂,大部分制造成白色或日光色的单一颜色的产品。
利用这种单色的发光二极管的室内灯无法期待其提高室内装饰效果的作用,只不过是单纯满足照度的照明而已,不符合市场的要求。
以往的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作为主要提供向下照明区域的构成,是能够用作桌上用的结构,提供向上的照明的示例有公开实用新型20-2010-0013001号。就该公开实用新型20-2010-0013001号而言,向上的照明是为了在顶棚形成星座等图案,是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选择而分别使用上部与下部的照明的结构。
即,存在无法同时使用向下照明与氛围灯的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可让使用者选择向下的主照明与向上的氛围照明,从而进行照明。
而且,旨在提供一种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可以形成为向上与向下的照明区分明确,向上的照明不集中在室内的顶棚,而是隐约展开,能够赋予审美感。
另外,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使发光二极管发生的热进行散热的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技术方案
旨在解决如上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括底座部;支撑部,其固定于所述底座部并向上延长;照明部,其固定于所述支撑部的上部并发散光,所述照明部由反射板,呈倾斜面;上部照明部,其位于所述反射板的上部;下部照明部,其位于所述反射板的下部而构成。
发明效果
本发明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把照明部区分成上部照明部与下部照明部,在所述上部照明部与下部照明部之间配备反射板,根据使用者的选择,可以分别使用上部照明部、下部照明部,另外,使上部照明部和下部照明部能够同时使用,从而具有可以根据需要而用作室内照明或氛围灯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借助于所述反射板而防止在下部照明部与上部照明部之间发生光的干涉,具有能够区分主照明与氛围灯并进行使用的效果。
而且,本发明通过支柱部,把在上部照明部与下部照明部配备的发光二极管发生的热排出到外部,从而具有能够防止发光二极管寿命缩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剖面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照明部的分离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下部照明部的一部分详细剖面构成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上部照明部一部分详细剖面构成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剖面构成图。
【符号说明】
100:照明部110:上部照明部
111:上部基板112:侧面发光部
113:上部扩散部114、124、144:发光二极管
115:上板116:下板
117:侧面扩散板120:下部照明部
121:下部基板122:透光盖
123:散热构件125:散热片
126:结合槽127:安放面
130:散热板140:灯泡照明部
141:基板142:透镜
143:主体部200:支撑部
210:电线220:通孔
300:底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站立式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剖面构成图,图2是图1中照明部100的分离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K.M.W.株式会社,未经K.M.W.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5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热驱蚊器握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子机